让更多“花喜鹊”常驻村里

扎根乡村沃土,建设基层文化。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国务院扶贫办共同主办的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中,一部苏北县级院团创排的大型现代淮剧《村里来了花喜鹊》好评如潮,赢得满堂彩。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引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是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从而走向复兴的根魂所系。民族的根在人民,文化的根在基层。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已宣告历史性解决,但脱贫不仅是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村里来了花喜鹊》以一位干了25年临时工的文化站“代副站长”——花喜鹊返乡扶贫的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她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挖掘“淮海锣鼓”、保护百年村落、建起农家戏台、开辟乡土旅游,带领家乡百姓摆脱贫穷,最终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每一个村庄都在呼唤越来越多的“花喜鹊”。

“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冷清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即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最后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既是殷切希望也是路径指引。文化在乡村基层扎根并汲取养分,才能更具活力、茁壮成长;文化文艺工作者也只有俯下身子、沉下心来,才能把优秀文化的种子播撒到群众心里,拨亮烛照发展前行的精神之光。数十年如一日,从乡村来、演百姓事,成就了《村里来了花喜鹊》,也充分印证了繁荣基层群众文化就得靠“花喜鹊”们使出那么一股子软磨硬泡的功夫。

让更多“花喜鹊”常驻村里,一方面需要基层文化文艺工作者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精气神,另一方面也少不了基层文化场馆设施和配套服务的硬指标、硬支撑。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而软实力的提升恰恰要从“硬”处入手。“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前提在于有场馆、有活动、有传承、有精品,进而方能有产业、有气候。如果“花喜鹊”无枝可栖、无处放声,又哪里还谈得上扎下根来汲取养分,出新品、出精品。而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对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进行表彰,无疑是抓队伍、抓场馆、抓创作,进一步做好基层文化工作导向的再次宣示。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高屋建瓴的凝练概括,蕴涵着深邃的基层文化工作繁荣发展之道。让越来越多“花喜鹊”常驻村里,为实现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筑就精神家园。(段宗科)

融媒体编辑 童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