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脱贫攻坚】法律有“温度” 扶贫有“力度”——市司法局推进法律扶贫护航脱贫攻坚纪实

“本想凭手艺挣钱贴补家用,哪想出了意外,医药费没少掏,工伤赔偿却一直没个说法。多亏你们伸出援手,要不然我真不知道该咋办。”提起前不久法律援助部门出手援助帮自己拿到工伤赔偿款一事,涟水县建档立卡低收入户老朱感激不已。

近年来,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职能,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重点难点、聚集创新服务、聚力脱贫攻坚,法律扶贫护航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铁脚板”+“云服务”

服务困难群众“一人不少”

顾奶奶家住淮阴区徐溜镇,与两个小孙女相依为命。2018年,淮阴区司法局在法律扶贫走访中了解这一情况后,将顾奶奶家列为重点关注家庭,并将其孙女列为捐资助学对象,每年定期提供助学补助2000元。今年,顾奶奶主动联系淮阴区司法局,想取出其子生前在银行的遗留存款。接到求助后,淮阴区公证部门迅速行动,备齐相关材料,驱车40公里上门为顾奶奶采集指纹、确认材料,无偿提供权益保障服务。

近年来,市司法局结合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为全市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户配备家庭法律顾问,并提请市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将全市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降低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使法律援助覆盖范围拓展至低收入人群。

在此基础上,市司法局指导县区创新推广“指尖调解”微信小程序,应用“调解小字典”案例索引等功能,为群众提供法律“云服务”,受到基层群众广泛好评。

“智囊团”+“放大镜”

检视项目问题“一个不落”

今年8月,淮阴区一家村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扩大再生产中,村集体将合作社负责人项某自筹资金建起的猪舍产权进行收购,然后再返租给合作社,并收取租金增加村集体收入。然而,村集体收购猪舍产权应付给项某的钱款迟迟没有支付,项某对此颇有意见,双方出现矛盾。

法律扶贫团队在走访中得知上述情况后,经过调查梳理,不仅促成村集体与项某就钱款支付问题达成协议,还为负责项目的合作社当“智囊团”,为项目进行“法律体检”,指出项目运营中潜在的法律风险。

与此同时,我市依托“法润淮商”服务平台,多次组织法律专家服务团,围绕项目规划、组织实施、收益分配等方面用好“放大镜”,对经济薄弱村所有扶贫开发项目和集体经济活动开展“法律体检”。

“结对子”+“想法子”

开展精准帮扶“一步不停”

法律扶贫过程中,市司法局指导淮阴、涟水、淮安三县区以“五方结对”帮扶为契机,建成三级中心、智慧法务项目、社区电子大屏、互联网律师事务所等实体服务项目17个,累计投入588万元,改善低收入群体法律服务设施条件。

与此同时,市司法局相继举办律师业南北挂钩结对互助座谈和发展论坛,推动南京、无锡、淮安等地多家知名律师事务所在淮安各县区设立分所8家,借力推进县域法律服务行业发展。依托市未成年特殊群体成长指导中心,开展特殊人群和特困家庭未成年子女“护苗”行动,对低收入家庭特殊人群开展走访与回访3184人,心理干预和资金帮扶2197次。

此外,市司法局还广泛开展捐资助学公益活动。淮安区考上大学的困难学子王某,在市司法局、市共创法治文化中心、市律师协会的帮助下,不仅获得1万元助学金,解决了学费难题,还获得4年勤工俭学的机会。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坚持内部统筹与外部协调相结合,对内整合律师、公证、人民调解、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资源,攥指成拳,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对外加强与扶贫、民政、妇联等部门信息互通和工作互动,推动法律扶贫相关政策落实,有效服务和促进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融媒体记者 杜勇清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

通讯员 王丽丽 朱明成 胡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