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摘要) ——2021年1月16日在淮安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 唐道伦

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按照“项目化实施、节点化推进、责任化落实、绩效化考评”思路,精准实施监督、精致开展立法、精细服务代表、精心指导基层,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服务中心大局,在推进全市大事要事落实上彰显人大担当

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大事要事,找准人大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依法推动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着力推动重大战略实施。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全省率先制定《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促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督办“关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建设的议案”,提升淮安高质量发展水平。督办“关于加快推进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步伐的议案”,拓展淮安高质量发展空间。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策应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加快制定《淮安市湿地保护条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着力推动新冠疫情防控。认真落实防控要求,务实开展督查巡查,推动形成众志成城战疫情的强大合力。专题审议关于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情况的报告,推动防控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第一时间发出《致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的倡议书》,动员广大代表投身战“疫”一线,全市6600多名五级代表积极响应,在联防联控、医疗救治、复工复产、捐资捐物等方面,挺身而出、务实作为,真正做到人民有需求、代表有行动。

着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人大机关和人大代表积极投身文明城市创建主战场。常委会领导带头督查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市容管理条例实施情况,跟踪监督薄弱环节整改,推动创建工作落细落实。创新开展“走进百姓——今天我是倾听者”“走进社区——今天我是宣传员”“走进网格——今天我是志愿者”等主题活动,全市各级代表参加活动9200余人次、献计献策1900余条、协调捐助资金1300余万元。针对农贸市场管理、“小广告”治理、车辆乱停乱放等突出问题,组织代表约见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刚性监督推动问题整改。

二、强化监督推动,在助推高质量跨越发展上体现人大作为

紧扣事关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工作,精选监督议题,打好监督“组合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联动监督优化营商环境。连续多年坚持不懈推动营商环境优化。2020年,市县区人大联动督查《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落实情况,督办“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议案”。创新举办《人大代表替你问》电视问政栏目,开辟了民生诉求新途径、搭建了代表履职新平台,先后围绕“法治与营商”“服务与营商”等主题,查找不足、推进工作,着力营造服务客商、服务项目、服务企业的良好环境。

持续监督助推经济发展。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开展7项专题调研,提出7大类20条建议。特别是专题调研“十三五”时期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找准制约项目实施、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听取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情况的报告,审议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管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等工作,专题询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推动强弱项、补短板,促进经济回稳向好。

重点监督推动征收拆迁。开展“聚焦房屋征收拆迁,助推淮安城兴人和”专项行动。常委会领导带队实地查看有关地块征收情况,组织调研组聚焦“征不净的地、拆不掉的屋、改不动的村、回不去的家、找不到的房、盼不到的证”等6个方面问题拍摄专题短片。叠加运用审议、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监督方式,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加大推进力度。专题询问后,市政府出台《淮安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组织开展棚改攻坚扫尾“清零行动”,检察院东侧等24个地块项目完成征收,涉及1566户;完成15个安置小区“问题楼盘”化解工作,解决16482件不动产登记问题。

任后监督促进履职担当。切实加强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的任后监督,出台“一府两院”工作人员履职评议暂行办法,重点评议任命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办理代表建议等情况,并进行满意度测评。2020年,市县区人大组织对7名副县(区)长,56名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97名员额法官、检察官进行履职评议,形成审议意见。

三、促进社会和谐,在提升市域治理效能上发挥人大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凝聚社会共识,着力提升市域治理效能。

切实加强法制保障。坚持立良法、保善治、促发展,不断夯实社会治理的法治基础。按照市委安全生产督导工作部署和推进安全生产立法的工作要求,积极向上争取,新增安全生产正式立法项目。充分发挥人大主导作用,坚持“既要安全也要生产”的立法理念,及时制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决定》。以决定的形式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立法,在全国设区市中尚属首例。坚持为民立法,制定《淮安市住宅电梯安全条例》。市县区人大联动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有力维护了法制的权威和统一。

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开展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就业情况调研,审议市政府关于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促进政府及相关部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专题视察农房改善工作,上下联动调研农房改善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推动解决资金制约、配套服务等问题。视察全市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情况,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决定》,保证公共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推进。

着力维护公平正义。审议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推动各级行政机关更加重视法治建设。审议市中级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工作、全市检察机关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推动“两院”完善机制,提升办案质效。作出《关于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决定》,汇聚各方力量,努力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关注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市信访大厅开设接访窗口,探索建立人大常委会受理涉法涉诉信访会办机制。

四、激发履职动能,在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上汇聚人大力量

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完善代表工作机制,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推动代表工作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

拓展“两个联系”。认真落实市委“双联”工作实施意见,定期开展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加强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的联系,邀请代表更加广泛深入参与常委会工作,听取代表对相关议题以及常委会工作的意见建议,组织代表参加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做到每一项重要工作、每一个重要活动都有代表参加。组织代表进“家”入“站”,开展“12·4统一接待群众日”活动,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实现“定时定点找得到,随时随地联得上”。

深化主题活动。深入推进人大代表“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以“聚焦优化提升,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通过专题部署、现场推进、督查督办,“千场宣讲”提升了群众致富能力,“百村帮扶”壮大了集体经济,“万户济困”实现了低收入家庭全部稳定脱贫,“大行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活动开展以来,共举办各类宣讲5821场次,帮扶经济薄弱村实施增收项目209个,资助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学2296名,捐助赠送物资771万元。

提升建议质效。开展“代表建议工作质效提升年”活动,围绕全市重点工作、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代表深入视察调研,提升建议质量和水平。《关于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建议》被列为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重点建议,省委娄勤俭书记督办、省政府吴政隆省长领办;《关于推进养老政策落地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建议》得到吴政隆省长批示。高度重视建议办理,制定代表建议办理考评办法,召开代表建议交办会,完善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督办、市政府领导领办的工作机制,开展代表建议先进承办单位评比,推动建议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321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结,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优化履职服务。制定人大代表履职工单,出台履职积分管理办法,开发运用代表履职服务APP,构建了一份工单明职责、一则办法量担当、一个平台展实绩的“三个一”管理模式,形成了代表监督管理的闭环。加强典型引领,持续开展“十佳市人大代表”“十佳市人大代表建议(议案)”评选活动,着力营造争先创优、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自身建设,在打造正气充盈的“两个机关”上展示人大形象

坚持强基固本、铸魂提神,突出讲政治、懂法律、守规矩、强能力,努力建好人民满意的工作机关和代表机关。

加强政治建设强动力。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不断提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干部的政治站位和理论水平,确保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加强党的建设,设立常委会机关党组,进一步健全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和机关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积极配合做好巡察工作,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加强作风建设提能力。深入查摆人大系统在作风建设特别是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连续四年召开机关作风建设大会,强化“一线”意识,点燃干事激情。健全人大工作培训体系,举办机关干部和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培训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市人大机关举办5期“淮安人大大讲坛”,10名委室主任走上讲坛讲授工作业务,随机抽取40名机关干部现场点评,促进了学思践悟、比学赶超。

加强基层建设增合力。强化对基层人大工作的指导,市县镇三级人大联动开展执法检查、调研视察,建立起全市人大工作“一盘棋”格局,放大了履职效应。修订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大工委工作规则,制定工委委员任免办法,探索建立人大工委会议制度,保证了派出机构工作有序有效。扎实推进新一轮镇街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不断提升镇街人大工作水平。

过去的一年,常委会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加强、在规范中提高,取得了新的进展。实践中,我们深切认识到,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必须把党的领导作为人大工作的首要原则。认真落实向市委负责和请示报告制度,市委主要领导专题调研人大工作,并作出肯定性批示70余次,保证了人大工作的正确方向和人大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把人民至上作为人大工作的鲜明底色。紧贴人民群众重大关切,市县区人大审议事关就医就学、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工作报告57个,开展视察调研123次,推动解决了一批民生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把依法履职作为人大工作的根本遵循。市县区人大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严格按照法定原则、法定程序和法定方式履职行权,使法治真正成为人大履职的自觉追求。必须把探索创新作为人大工作的活力源泉。深入研究人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推动创新创优,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在《人民日报》刊登;专题询问和质询工作被全国人大《联络动态》专刊推介,市人大在全省人大监督工作会议上作专题发言。

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3件;市县区人大作出决议决定77项,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64个,开展执法检查35次、专题询问16次,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784人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县镇人大换届选举之年,也是本届人大常委会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人大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市第七次党代会第五次会议精神,聚焦“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发展定位,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聚焦人民群众的关心关切,充分发挥人大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优势,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努力提高工作质效,为建设创新淮安、开放淮安、美丽淮安、幸福淮安贡献更多的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

与党委同向,聚力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坚持市委有要求、人大有行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方向。紧扣“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编制人大五年立法规划,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大事要事强化监督、作出决定,为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凝聚共识、提供保障。紧扣全面深化改革,综合运用审议、询问、约见等监督方式,促进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落实。紧扣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大力弘扬创建精神,推动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市容管理条例贯彻实施,促进群众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任免有机统一,常态化开展履职评议,促进干部担当作为。

与发展同频,聚力推动现代化建设扬帆起航。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依法推动发展战略转型、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推进发展转型跨越,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的监督,推动专项资金科学、精准、高效使用;视察调研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助推产业发展,助力产业强市。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审议《淮安市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作出市区第五批永久性绿地保护的决定,检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依法护卫蓝天碧水净土。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审议市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的报告,视察调研休闲农业发展等工作,打造人大代表“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升级版,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与人民同心,聚力推动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推动解决群众最急、最盼的问题。围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认真督办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审议健康淮安建设、医疗保障等工作报告,视察养老工作。围绕推进社会治理,制定市区停车场管理条例、农贸市场管理条例,视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体化体系建设情况。围绕促进公平正义,审议行政审判、刑事检察、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等工作,作出开展“八五”普法工作等决定。

与时代同步,聚力推动人大自身建设与时俱进。开展“学习新思想、开启新征程”系列学习活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强化专项培训,举办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能力提升等培训活动。讲好人大故事,全面反映各级人大履职成效、各级代表履职风采,提升和扩大淮安人大工作影响力。加强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和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做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指导县镇人大做好换届选举工作。

各位代表,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奋发进取、砥砺前行,不断开创人大工作崭新局面,为谱写“两争一前列”淮安精彩篇章、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