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书记代表话小康(6)︱朱林:破除落后“枷锁”,绿色发展焕活红色热土

78年前,82名新四军战士在这里英勇牺牲;13年前,这里是省定经济薄弱村;今天,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现代化的小区、整洁宽敞的公路、机械化高效生产的工厂……如今,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村这片红色热土正蓬勃发展,谈及现在的幸福生活,村民都会为“小康带头人”——省人大代表、刘老庄村党总支书记朱林竖起大拇指。

“我们刘老庄有红色底蕴,传承着烈士精神,怎么会发展不起来?”2009年,朱林接手做村支书,当时全村还是一亩一稻的生产方式,欠债近8万,打破“革命老区是贫困落后代名词”的“枷锁”成了朱林最大的心愿。

党员干部带头集资,成立建筑公司,购买工程机械承揽工程项目,朱林这一招让村集体收入逐渐由负转正,公司一年就还清借款。针对刘老庄自然村庄的形态,村里提出集中居住的规划方案,新建的住房都是5层小楼,整个社区仅用地105亩,极大的整合了零散土地。村民集中居住后,共3280亩土地流转出去租给工厂、企业使用。2015年,千亩碧根果产业园、千亩果树采摘园、千亩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千亩精品苗木园,四个高效农业在刘老庄村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十三五”期间,食用菌厂、制衣厂、大阳生态园、渔光互补等项目先后落户……工厂和企业的入驻不仅盘活村集体收入,还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

红色,是这里发展的底色;绿色,是这里发展的路子。伴随产业发展,采摘园、农家乐、烈士陵园等配套项目更是为村里开辟了旅游市场:农事体验、生态观光游、红色影视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的刘老庄村每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2020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12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2.4万元。

农村变农场、农民变工人,村民变市民,现在的刘老庄村俨然一幅现代化样板村画卷。随着村集体收入的增加,刘老庄村先后筹资1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打造社区服务中心,启用“一站式”服务,使村民在村内便可办理医疗、养老等多项业务。村子现代化,精神文明更要现代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小家庭和和美美,咱们和谐社会才能搞得起来。”在朱林提议下,“十三五”期间,刘老庄村积极开展“五星级党员户”“最美家庭”“文明户”“刘老庄好人”等评选活动,营造村民爱国爱家爱集体,人人为建设和谐美丽刘老庄添砖加瓦的浓烈氛围。近年来,刘老庄村陆续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争先创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江苏省最美乡村”等称号。

“走进新时代,刘老庄人将继续传承红色精神,创新实干,交出一份更加靓丽的答卷。”朱林说。打造国家级生态村,重点发展旅游业,让高效农业向园艺、观光、休闲农业转移;努力提高个体大户、家庭农场的数量和质量;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0万元,人平收入达3万元……“十四五”的蓝图已经绘就,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回首过往的经历与努力,点滴的成绩为刘老庄村未来发展的每一步都增添了信心与动力。朱林说:“让老百姓过上更幸福的日子,这是我的初心,也会是我永远的目标。”

原标题 村书记代表话小康(6)︱朱林:破除落后“枷锁”,绿色发展焕活红色热土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