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让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十四五”最亮底色

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前不久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效衔接、在新征程上开好局具有重大意义。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错综复杂的宏观发展环境双重压力,淮安市坚定坚决抓实疫情防控工作,因时因势推进发展秩序恢复,重质重效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尽心尽力提升民生幸福温度,推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发展向好,曾经的“经济洼地”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崛起之路。

聚焦“双循环” 构建发展新格局

“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已经正式纳入 “十四五” 规划,将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框架。经济内循环和构建强大的国内市场是双循环体系建设的关键,需要一方面通过要素市场改革优化供给侧结构,以创新实现供给升级;另一方面培育消费新场景和新渠道,激活国内市场,实现消费升级。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是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的重要保障。

淮安市聚焦“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定位和“四个淮安”建设,创新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一方面,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商贸、物流仓储等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着力促消费、扩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持续主攻重特大项目招引,拓展对外经贸新领域,推动开放型经济扩量提质,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淮安经开区作为全市对外开放的主窗口、开放型经济的主阵地,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坚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稳外资稳外贸,科学防控、措施果断,强化政策引导,积极出台落实稳外资外贸系列政策,及时兑现政策红利;多措并举落实“六稳”“六保”,不断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市场回暖。淮安经开区将坚定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充分发挥综保区作为淮安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区位优势,积极培育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全力支持外资外贸企业加快发展。

厚植实体经济 夯实核心竞争力

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整个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发展的基础。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基础。

淮安市持续开展“三大攻坚行动”,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质效。通过实施高水平技术改造攻坚行动,把高水平技术改造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手段,持续提升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水平,推动传统制造业质量效率变革;通过实施创新能力提升攻坚行动,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创新要向园区和企业集聚,增强工业发展内生动力;通过实施“四新”经济培育攻坚行动,聚焦以“四新”促“四化”,推动“工业制造”向“工业智造”转变、“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跨越,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用创新推动企业发展,在保住现有运营成果的同时,在旅游的产品、服务方面根据游客的真实反馈,再进行提档升级,努力成为淮安文旅行业的排头兵。”淮安白马湖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鹏感触颇深。近年来白马湖着重围绕“生态旅游景区”“游船码头”“向日葵的故事”三大片区,积极开展文旅产业的创新工作。包括肥猫岛在内的“三岛奇遇记”景点,自去年10月1日开放以来,一直是广大游客特别是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到11月底,游客量超过4.5万人次,实现门票、船票收入250多万元。这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白马湖景区的生动实践。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淮安市将竭尽全力把蓝图变为实图、把愿望变为实景。坚持壮大经济“主引擎”,突出创新引领,抓住实体经济不放松,构建发展新格局,培育“顶天立地”的经济主体。通过平台集聚,构筑更具稳定性和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坚持扮靓城乡“高颜值”,突出规划引领,大力提升城乡品质;坚持绘浓生态“主色调”,突出绿色引领、低碳发展,保护好“运河水”。力争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交出满意的“答卷”。(陈奕宏)

融媒体编辑 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