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背后的党史故事】一副望远镜,见证一段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

【开栏语】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家乡,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党史资料、革命文物和社会发展的实物档案。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市档案馆携手淮安日报社联合推出“红色档案背后的党史故事”栏目。记者通过实地走访,触摸故居、纪念馆、档案馆里的一份份珍贵档案,聆听专家及相关历史见证人、知情人或其亲属讲述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回望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初心。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在淮安市档案馆展厅的陈列柜内,就摆放着这样一副望远镜,说明文字很简单:周文科烈士生前使用过的望远镜。在这破旧的文物背后,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承载着一段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

三兄弟参加革命,两人成烈士

“上世纪九十年代,周文科烈士的二弟将这副望远镜捐赠给了淮安市档案馆。”淮安市档案馆副馆长、党史专家马新文介绍,周文科于1913年出生在淮阴县城北30多里的刘老庄一个农民家庭,二弟、三弟分别叫周文忠、周文广。

在校学习期间,周文科常常接触进步同学、阅读进步刊物,深受革命思想影响。抗战爆发后,民族危亡,山河破碎。1938年夏天,周文科参加渔沟抗日青年训练班学习。不久,苏北抗日同盟成立,他率先参加。秋天,他同苏北抗日同盟领导陈书同一道去山东寻找党组织,并在当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武装受训。回到淮阴后,他参加了抗日义勇队,并在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淮阴党组织重建后首批党员之一。此后,历任淮阴县抗日义勇队指导员、淮河大队营教导员、9团政治部主任、张集区区长、淮阴县民兵总队长、东海县警卫团团长、淮连二支队参谋长、淮阴县副县长兼县大队副大队长等职务。

周文科带着弟弟周文忠、周文广一起参加革命。兄弟仨身材魁梧,打仗勇敢,被称为“周家三只虎”。马新文回忆说,据他目测,周文忠身高超过一米八。

“周大虎”和“周三虎”在新中国成立前就牺牲了,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

1943年8月上旬,周文广在打击汤集外围一个“联防所”的战斗中负重伤,伤后第4天,光荣牺牲,年仅19岁。

1947年5月4日,周文科在古寨南孙庄追击还乡团的战斗中,被敌人冷枪击中,于次日牺牲,时年35岁。部队把周文科的望远镜交给周文忠,激励“周二虎”继续战斗。

望远镜_20210402145202

敌人畏惧的“老虎”,百姓爱戴的“奶奶”

抗日烽火燃起后,除了“周家三只虎”,淮阴还涌现出“苏家两条龙”、“一个独角‘刘’”、“蒋家一只大黑狗”等革命英雄,并传颂至今。

“据我父亲讲,这些外号都是敌人先叫起来的,因为他们心中害怕抗日武装。”周文忠之子周明成告诉记者。

1946年9月,敌人下乡抢劫,南营村许多人家的耕牛被抢,村民遭毒打。周文科得知消息后,立即带两个连的兵力追击敌人。他冲在最前面,用机枪向敌人猛烈射击。敌人听说是“周大虎”周文科的队伍,纷纷逃命,连抢来的东西也顾不上拿了。

周文科爱兵如子,视士兵如手足。“跟他打过仗的战士都说,‘在周文科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在他手下当兵,死也舒心’。”马新文说。

周家兄弟三人视群众为亲人,关心群众生活疾苦,没有一点当官的架子,轻声细语与群众交谈,带头执行组织纪律,深得群众爱戴,群众亲切地称他们是“周大奶奶”“周二奶奶”“周三奶奶”。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告诉我们一条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曾任淮安市政协副秘书长、市扶贫协会负责人的周明成如是说。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英雄伴英雄

每年清明时节,周明成和家人都会前往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祭奠。周文科、周文忠静静地长眠于陵园的苍松翠柏间。

八十二烈士的故事,周明成听父亲说了无数遍。

1943年3月18日拂晓,周文科、周文忠听到刘老庄方向传来枪声。“伯父和父亲根据战斗经验,判断是我们的主力部队跟日军交上了火。伯父迅速带领民兵队伍前往增援,但由于力量悬殊,直到日军撤离,他们才进入我军阵地。”周明成说,据父亲回忆,当时牺牲的战士有的怒目圆睁,有的紧握着枪、弓着前腿斜靠在大树旁,有的双手狠狠掐住敌人的脖子,有的紧紧咬住敌人的耳朵……见此情景,周文科、周文忠等人无不悲伤落泪。

在收殓烈士遗骸时,众人发现一名身受重伤的小战士。“在救治的过程中,小战士断断续续讲述了这场战斗的零星片断,这也还原了当时战斗的真实面貌。但因为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小战士还是在第二天永远闭上了双眼。”周明成说,伯父和父亲每埋一名烈士,就在小碗里放一颗玉米粒。最后碗满了,整整82粒。

抗战胜利后,人民政府重建八十二烈士公墓,修建烈士碑、烈士祠和壮士亭。1947年,国民党军队强迫老百姓拆毁烈士墓地,周文科带领县大队在八十二烈士当年战斗的地方设下埋伏,痛击了敌人。从此,国民党军队再也不敢来了。

如今的烈士陵园里,周文科、周文忠依然如卫士般守护着八十二位英雄。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我们深切缅怀用热血和生命点亮我们宁静安稳生活的无数先辈,他们的感人故事,激励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不懈努力奋斗。

融媒体记者 梁宝华 刘 权

融媒体编辑 宋莹莹

通讯员 李 洁 顾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