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为市场主体创造更优营商环境若干措施》解读

4月23日,我市发布《淮安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为市场主体创造更优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围绕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惠企便民提升服务质效、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工作保障4个方面提出40条政策措施101项具体任务,条条点向“穴位”。以提升审批速度、要素集聚度、服务便利度、市场满意度,全力打造“101%”营商服务品牌,营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若干措施》的出台是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树牢“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理念,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措施。《若干措施》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将市场主体需求作为第一导向、企业家口碑作为第一标准、重大项目攻坚成果作为第一量尺,持续擦亮淮安全市域、全主体、全事项、全要素“101%”营商服务金字招牌,真正让在淮投资兴业者办事更省心、投资更放心、经营更安心、发展更舒心,真切感受“吾心安处是淮安”。

深化简政放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若干措施》在深化简政放权方面,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共7条措施18项任务,包括编制行政许可、备案和收费事项清单,实施“证照分离”,实行企业开办“集成办理”,试行企业登记“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积极推行“一业一证”,开展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加快推进对开发园区赋权工作,体现了持续完善清单体系、赋权开发园区等措施的深化。推出“一业一证”“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简易注销”等多项便利化举措,让市场主体进出市场更加便利。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若干措施》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共7条措施21项任务,在多领域推行包容免罚清单模式,落实涉企执法事项提示、轻微问题告诫、违法行为纠错等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性化法治保障。对企业根据信用等级高低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深入实施行业部门联合监管,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严格监管,做到“应查尽查、专项治理”。同时,严格规范执法行为,组织开展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建成“一中心四系统两门户”,即建成监管数据中心,监管事项目录清单管理、行政执法监管、风险预警、分析评价系统,服务和工作门户。

惠企便民,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

《若干措施》在聚焦惠企便民方面,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共18条措施43项任务,主要通过“一优四减”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再提速,推进“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多评合一”。强化金融服务,推出清理减免涉企收费以及优化纳税服务、优化知识产权服务等一系列提升服务质效的措施。多项切实可行的措施,不仅惠企而且便民;更多的证明事项,将推行告知承诺制;更多的政务服务事项,将“异地可办”“省内通办”“跨省通办”;户籍、交警、出入境等更多事项,将下放至派出所;不动产登记、房屋交易、缴税业务一体化集成服务平台建设,将使企业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更加方便。

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工作保障

《若干措施》在完善体制机制方面,进一步强化工作保障,共8条措施19项任务,主要是完善财政奖补资金直达企业机制,让企业畅享政策红利;健全司法对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依法维护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升涉企案件办理质效,落实涉企案件快诉快办机制;立足“全国领先、全省最优”目标,完善12345政府热线“诉接速办”机制;加强推进经济网格化管理运行体系建设,实现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经济运行“一网通感”、工作绩效“一网通考”;大力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让数据为经济发展赋能;升级“党政亲商会”新模式,汇聚营商环境建设合力;调整优化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误、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融媒体编辑 白留伟

通讯员 金泉 张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