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印记】浴血奋战刘老庄——记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

4月下旬,跟随淮阴地方党史研究者、原淮阴区文化局局长朱爱民,记者参观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追忆那段峥嵘岁月。“八十二烈士的精神就是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我们要谨记八十二烈士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恪尽职守。”朱爱民激动地向记者介绍,他曾多次赴广州等地寻找这场战斗的烈士遗孀,了解战斗发生的背景及经过。在淮阴这片革命热土上,刘老庄八十二烈士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英勇奋斗、顽强拼搏、壮烈牺牲,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气贯长虹的英雄赞歌。

“刘老庄战斗是新四军在苏北抗日根据地与日寇进行的最惨烈的一场恶战。而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让苏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斗争……”聆听朱爱民的讲述,记者的思绪回到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开创的那段烽火岁月……

苏北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19个抗日民主根据地之一,包括淮海、盐阜两个地区,南以斗龙港、大纵湖及淮安县西南一线为界,与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相依靠;北至陇海铁路,与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相联系;西临运河,与淮南、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相呼应;东濒黄海。抗战时期,苏北抗日根据地扼华中、华北联系的枢纽,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主力一部(后改编为新四军)在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1940年春,中共中央作出战略部署,八路军一部分主力南下,新四军一部分主力北上,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打开华中抗战的局面。遵照中央指示,1940年5月,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二纵队第三四四旅三个团、新二旅两个团共1.2万余人南下。以刘震、康志强率三四四旅为第一梯队于5月下旬先行,黄克诚率新二旅两个团及纵队领导机关为第二梯队于6月上旬续后,由冀鲁豫南下豫皖苏地区,支援新四军作战。该部先奉命与新四军第六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后又与先行到达苏皖边区的八路军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等部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

根据中央关于“八路军到华中后,坚决争取控制全苏北”的指示,部队整编工作结束后,黄克诚即着手部署开辟苏北地区。1940年8月,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率先由皖东北强渡运河进入淮海区。在当地共产党组织的配合下,第一支队第一团沿淮阴县五里庄、涧桥、徐溜一线,向西出击顽保安第七旅王光夏部,王部沿六塘河向西逃窜。第一支队主力部队跟踪追击,迅速扫除了六塘河两岸的顽固派军队和土匪武装。8月下旬,第一支队到达淮阴县新渡口,与坚持敌后抗战的地方武装淮河大队会师。9月中旬,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部和第二支队第六八七团进入淮海区。

1940年10月初,新四军在泰兴县黄桥地区被迫与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进行反摩擦战斗。黄克诚奉命率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全部和第二支队两个团从淮海区分路出发,兼程南下,突破韩德勤的盐河、废黄河防线,相继攻克佃湖、东沟、益林、阜宁、东坎、建阳、湖垛、苏家嘴、凤谷村等城镇,直下盐城,沿途歼灭了顽保安第二旅、第八旅等部,解放了盐阜区大部分区域。八路军第五纵队主力迅速进军盐阜,从战略上支援新四军取得了黄桥决战的胜利。10月10日,八路军第五纵队南下的第一支队先头部队与新四军北上的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先头部队,在东台县以北的狮子口胜利会师,完成了打通华中、华北联系的通道和打开苏北抗战局面的任务,为确立我党我军在华中敌后抗战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在此前后,八路军第五纵队在中共中央中原局的领导下,经过艰苦战斗,协助地方党组织建立了泗阳、淮阴、沭阳、宿迁、灌云、涟水、阜宁、盐城、淮安等县抗日民主政权。在淮海区,1940年9月,苏皖区党委机关随八路军第五纵队从皖东北进入淮海区,直接领导淮海区各县的工作,并于9月18日在沭阳县钱集成立淮海区专员公署。淮海、盐阜地区抗日民主政权的迅速建立,标志着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就此形成,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基本实现。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不久,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下辖七、八、九三个旅。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四军军部指定盐阜、淮海两地区为第三师坚持抗日斗争的活动地区。

为应付敌后斗争的各种严重情况,苏北抗日根据地军民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在领导体制上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1942年11月,成立了苏北区党委,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任区党委书记兼苏北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同时实行精兵简政和主力地方化。在与敌伪顽进行残酷军事斗争的同时,苏北区党委还抓紧进行经济和文化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对以后根据地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直接威胁日军对这一地区的控制。1941年7月20日,日军以南浦独立旅团为主力约1.7万余人,在飞机的掩护下,对以盐城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经过30多天的艰苦战斗,在苏中军民的有力配合下,盐阜军民粉碎了这次大扫荡,粉碎了日军企图消灭新四军主力、摧毁抗日民主政权、伪化盐阜区的阴谋。

1942年底至1943年冬,是苏北抗战斗争最艰苦的阶段。日军在扫荡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后,即转向华中的苏北、淮南抗日根据地。对苏北抗日根据地,日伪军由北向南,相继扫荡了淮海区、盐阜区,历时半年之久。淮海、盐阜两区的武装部队,与残暴的日伪军进行了英勇的战斗,予敌以重创,终于粉碎了这次大扫荡。盐阜区的大扫荡被粉碎后,日伪军仍不断对整个苏北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伪化、骚扰和小规模扫荡,直至1944年3月才初告结束。

在反扫荡过程中,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军民浴血奋战,保卫根据地,涌现出了许多英勇壮烈、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二营四连,于1943年3月18日在淮阴西北刘老庄,遭日军1000余人合击。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指挥下,该连对10多倍于己的敌人进行英勇抵抗,苦战竟日,毙敌170余人,因众寡悬殊,无法突围,勇士们将武器全部毁坏,焚烧了文件、什物,战至最后,该连82位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刘老庄战斗,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民族敌人面前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它使敌人胆寒,使人民振奋。

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连遭惨败,从苏北抽兵南援。新四军第三师乘机主动出击,发起一连串的攻势作战,扩大解放区。4月19日至5月4日,第三师攻克高沟、杨口等伪军据点14处。5月至10月发动了滨海地区攻势,攻克陈家港、林公渡等重要据点。12月,重创从冀鲁豫南调以增援沿海的伪军孙良诚部。1945年4月,新四军发动了攻克阜宁城的战役,解放了阜宁城及周围据点、村镇,控制了(南)通(赣)榆公路中段,扩大了苏北根据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6日和22日,新四军第三师及地方武装发动两淮战役,先后解放了淮阴、淮安这两座苏北重镇。9月18日,第三师第十旅及地方武装又对响水口一带伪军徐继泰部发起攻击,攻克响水口、陈家港、大伊山、新安镇等重要市镇,控制了灌河西岸,解放了淮北盐场。

9月23日,中央电令新四军第三师主力开赴东北。28日,黄克诚率领新四军第三师主力部队4个旅、3个特务团共3.5万人从淮阴出发,告别并肩战斗5年的苏北人民,踏上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征途。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