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抓好重大风险防控 提升淮安应急管理能力

在全市“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高质量跨越发展总结动员大会上,市委提出,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不仅要强“拎手”、补“短板”、拉“长板”,还要固“底板”,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那么什么是淮安的“底板”,如何固“底板”?对淮安来说,一些领域隐性风险依然存在,管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重大风险防控就是淮安跨越发展之“底板”,固“底板”需要增强底线思维,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首先辨识重大风险来源。目前淮安的重大风险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经济安全风险、公共安全风险、安全生产风险和疫情防控风险。目前淮安经济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转型期,需要工业、金融、地产等方面支撑,经济安全作为健康发展的动力基础尤为重要;公共安全是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在做好社会保障的同时需要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做好防范;淮安周边接连发生过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必须对重点领域重点排查,一刻也不能放松;应该注意到当前疫情风险还没有过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依然必要,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的关键还是要戴口罩、常通风,用好健康码、核酸检测,有序组织接种疫苗,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做好疫情防控作为关系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

其次明了应急管理现状。淮安的应急管理工作,无论在保障能力、技术装备等“硬实力”方面,还是在体制设置、机制运行、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等“软实力”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9年市委市政府整合机构职能组建了市应急管理局,2020年在省对市高质量考核中,淮安市安全生产水平指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面对疫情防控和高质量发展的“双答卷”,市应急管理局创新实施“三点一线”工作法,通过紧扣薄弱点、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点,以点串线、连线成面,构筑了安全生产“闭环”管理新模式,提升了全市安全生产治理能力。但是,也要看到我们的应急管理仍处于传统监管思维,部门之间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大应急”观还没有形成。

再者查找管控现实问题。一是应急管理部门权威性不强。由于应急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是平行部门,当前应急管理部门是“小马拉大车”工作状态,难以调动其他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的统一指挥权相对薄弱。二是部门转隶管理流通性不畅。存在“职责过来了,职权没过来;部门过来了,人没过来;人过来了,物资装备没过来”的现象。三是应急管理法制体系不完整。研究发现在应急法治体系中,既缺乏专门法规,又存在条款冲突。《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都涉及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但两者执行标准却存在冲突。四是应急管理队伍结构不均衡。应急人员编制吃紧,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能,管理队伍还存在“老龄化”问题,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水平需提升。

最终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应急能力要实现由注重事后救助向注重事前预防的思想转变,实现由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的思想转变,实现由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的思想转变。一是提高党委重视程度,强化顶层设计意识。各级党委需加强政治领导,提升思想引领,发挥组织领导协调作用。二是明确部门职能定位,理顺人员转隶关系。机构改革的成败在于转隶人员是否到位,主要是思想到位。需要重新厘定,打消思想顾虑,严格按照三定方案的要求,做到人员到位,岗位职能到位。三是加强隐患排查,强化风险源头管控。建立完善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四是加强部门内部联动,带动应急协同建设。为避免应急工作的漏洞和盲点,应尽快建立统一协调机制,促进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五是以队伍建设为支点,筑牢人力基础。应急管理队伍是应急管理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石,应针对应急领域人手缺口问题,多渠道探索专业化人才的选用办法。

(张一洲 作者单位:淮安市委党校)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