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运河重生的新“馆”察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今日正式建成开放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于今日正式建成开放。孟德龙 摄

记者 继业 明涛 石沿 王鹏 孔茜

今天,三湾古运河畔唐风吹送,新韵飞扬。

国内首座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揭开“面纱”。走进新唐风建筑风格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就像打开一本“百科全书”,可细细品味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这一历史高光时刻的到来,经历了多少期盼与努力。

7年前,扬州牵头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兴奋之余,扬州清醒自问,未来如何进一步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

7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考察调研。“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总书记赞许这座城市,并提出“让古运河重生”的期望。

重生,饱含着总书记的殷切嘱托;重生,展现着运河沿线城市的共同使命担当;重生,审视着扬州作为古运河原点城市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一座新馆在崛起,一场关乎“让古运河重生”的观察、思考与实践已经开启。

观历史

定址扬州,“大运河博物馆”的最佳选择

近8万平方米体量、巨船造型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静泊在古运河边。这是设计者、建设者、布展者用智慧和心血筑就的。

“这座博物馆是中国大运河流域的标志性建筑,必须由运河有机生成。”从选址、专家评审到开工奠基,年逾80岁的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三下扬州,“这是我的设计中最优美的一个博物馆。”

“大运河博物馆内部最大柱距25.2米,悬挑桁架最大跨度15.4米,3个月完成1.5万吨钢结构吊装,全程使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回忆两年多的奋战历程,邗建集团董事长范世宏感慨万千。

“在两年内完成陈列策划、展品征集、展览组织,将万件展品分馆有序陈列,是对专业标准和组织水平的极大考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说。

9层、112.3米高的大运塔,是博物馆的最佳瞭望点。站在塔顶极目环视,蜀冈之下,碧波运河大步入江。

这座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中国大运河文化和历史的展馆,为何选址三湾?大运河沿线共有35座城市,这部运河文化的“百科全书”何以将“出版地”定在扬州?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一声号令,大运河在蜀冈周边挖下第一锹。惜墨如金的《春秋左氏传》用12个字记录了这一壮举:“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

当年的邗沟,成为世界最长、最古老的运河——大运河的滥觞。在此后的2500多年里,大运河成了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水利灌溉的生命线,孕育了民族融合、文化繁盛、沟通世界的中华动脉。

在扬州正南,古运河突然左转右绕,形成了“三湾”水文景观。这是中国大运河一个特殊的水工设施,三道湾的阻水作用,使围绕扬州东侧、南侧的运河水位得以提高,从而确保了扬州城内河道的水位。“三湾抵一坝”,它既确保了航运的通畅,又提高了运河上游的水位。

“博物馆定址三湾,是因为这里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也是大运河文化带上的关键节点,充分展示了水工智慧和历史文化底蕴。”省文旅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

看当下

活态传承,打造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当古运河的河水,汩汩注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西侧水池,寓意着这艘“巨轮”驶入“让古运河重生”的时代洪流中。

走进“船舱”,2个基本陈列和“运河上的舟楫”“世界运河与运河城市”等9个专题展览,1万多件(套)反映运河主题的展品已陈列完毕。

开馆前,馆方邀约数十家媒体探营。相比于传统博物馆以精美文物让人惊艳,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则用“活态”让参观者震撼——大运河仿佛被赋予了新生命。

丰富的文物结合“5G+VR”技术,“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览阅尽大运河前世今生;沉浸式互动体验,“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览开启一场穿越唐、宋、元、明、清的时空之旅;“运河迷踪”展览以“密室逃脱”的游戏方式,让青少年了解运河水工科技、领略沿岸风物……

“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中,‘活态’是灵魂。只有紧紧扣住‘活态’这一主线,才能真正实现‘让古运河重生’。”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发展委员会委员黄杰说。

让古运河重生,既是运河本体的物态重生,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复兴与赋能。

运河本体的重生,形象地说就是“水清河畅岸绿”。生态绿的背后是一组扎实的数字——扬州完成44个行业1904家污染源现场排查、监督监测和达标评估工作,整治“散乱污”企业1031家,完成大运河沿线153家砂石码头(泊位)规范整治;实施大运河航道等级“三改二”提升工程,推进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大运河扬州段年船舶通过量达3.6亿吨,相当于6条京沪高速公路的运量。

文化兴,古运河才能真正重生。

扬州以特色小镇为载体,结合美丽田园乡村建设,培育运河沿线瓜洲、湾头、泰安、邵伯等10个旅游风情小镇,实现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文旅项目县域全覆盖。以文旅深度融合为方向,在全市布局打造了宝应湖、清水潭、邵伯湖、凤凰岛、瘦西湖、瓜洲、天乐湖7个旅游度假区,开通东关古渡至瓜洲古渡的运河水上旅游观光巴士。

弘扬运河文化,文艺精品可以“四两拨千斤”。去年11月29日,摘得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的舞剧《朱自清》在扬州戏曲园公演,好评如潮。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如大型原创歌剧《运之河》、大型历史古装扬剧《鉴真》、实景演出《春江花月夜·唯美扬州》等,在剧场舞台精彩绽放。

推动古运河、古城融合“重生”,扬州在古运河环绕的5.09平方公里古城核心区,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整治老街道,恢复老字号,让人们记住扬州老味道。

站在大运河博物馆,品读“让古运河重生”的内涵,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本,让运河成为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眺未来

“运河共同体”找寻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答案

威尼斯的狂欢节面具、阿姆斯特丹的运河楼景观、泰国的吉祥雕花、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回旋镖……在博物馆“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专题展厅内,国际运河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与文化元素被“搬”进馆内。

“今后,该展厅将邀请更多世界运河城市参展,通过携手世界运河沿线城市,形成更广阔的运河‘朋友圈’,更好发挥大运河博物馆在弘扬优秀运河文化、传播中华文明中的独特作用。”郑晶说。

全球50多个国家分布着520条运河,沿线近3000座城市共同面临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文化”的命题。

运河连接海洋,海洋沟通世界。阔波千里的大运河,一次次为扬州与世界对话架起桥梁。

成立于2009年的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是我国唯一运河领域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WCCO以运河为媒,扎根扬州、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坚持一年一主题,连续14年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以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的率先探索实践,推动国际运河文明交流互鉴、世界运河城市合作发展。

多年来,WCCO的“朋友圈”越来越广,会员从最初的13个发展到今天的153个,其中国外城市会员46个,遍及五大洲。

5月18日,由WCCO主办的2021·世界运河古镇合作机制会议在扬州举行,国内外30多个运河古镇代表围绕“世界运河古镇文化遗产保护与绿色可持续发展”主题,共同探讨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课题,共商、共建、共享运河保护与发展路径。

回首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走过的这些年,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主席大卫·爱德华兹·梅说,扬州最令人敬佩之处,是不仅牵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而且结成全球“运河共同体”,找寻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答案。

原标题 让古运河重生的新“馆”察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今日正式建成开放

融媒体编辑 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