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表率 争做示范 走在前列】清江浦区:做好保护利用文章 让千年古运河“活”起来

清江浦区因河得名、因河而兴,境内运河总长30公里。该区汇聚了清江大闸、丰济仓等文化遗产点128处,淮海戏、淮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72项,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周信芳故居等坐落其间。今年以来,该区紧紧围绕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目标,努力将大运河清江浦段打造成大运河保护开发的示范标杆,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利用等方面开拓路径、创新形式,让古老运河焕发新活力。

强化文物保护修缮。该区制定文物巡查制度,对文物开展常态化巡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整改。近年来,完成了清江大闸正闸、越闸两翼石工墙的维修工程以及文会庵、王瑶卿故居、李更生故居、栖芦寺等文物点的修缮及提升工程。今年上半年,申报福音堂及仁慈医院旧址、清江清真寺、清江文庙3处省级以上文保单位修缮保养方案,拟恢复原有历史风貌。

注重非遗活化利用。该区在全市率先建设非遗工坊和文创驿站,建立非遗签约制,借助重点项目的知名度开拓市场,打造清江浦区非遗品牌。今年以来,借助清江浦百花节和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中心揭牌等活动,多次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展销活动,提升了社会对非遗的关注度。同时,在里运河文化长廊建立非遗文化传习中心,常态化开展非遗技艺培训;与图书馆合作,每月举办非遗沙龙;在清浦中学建立非遗传承基地,通过多种方式传承运河文化。

创新运河文化传播。编撰图书《文韵清江浦》、口袋书《清江浦故事》以及杂志《清江浦文史纵横》等,方便群众快速直观了解清江浦运河文化内涵,推动运河文化研究的专业化、系统化。编排歌舞《运河船工号子》等一系列以运河文化为背景的文艺作品,开展清江浦庙会、清江浦百花节、清江浦运河马拉松等运河特色文化活动,举办“最忆清江浦·梦回御码头”实景演出活动,再现昔日九省通衢的繁华盛景,凸显运河文化魅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融媒体记者 朱月娥 刘晓兰

融媒体编辑 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