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聚焦“为民” 着力“办事” “我为群众办实事”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河道里碧水潺潺,岸坡上绿草茵茵,昔日荒草丛生的河滩变成了树木葱茏的林间小道。微风吹过,河面荡起层层涟漪,不远处,偶见村民在闲暇垂钓。如今,淮阴区崔大泓沿岸,一派水清、岸绿的宜人景象。有谁能想到,这里曾是淮阴区出名的黑臭水体,焕然一新的变化,源自“我为群众办实事”结出的硕果。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把准“为民”这一聚焦点、“办事”这一着力点和“务实”这一关键点,精心编排民生实事项目,详细制定项目清单、列出重点工程,实行挂图作战,一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取得明显成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持续提升。

7月2日,市委、市政府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拉练活动,阶段性总结“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现场分析存在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更好地将实践活动做深做实,进而更好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现场拉练项目进展情况如何?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记者对此进行了回访。

黑臭水体“变身记”

崔大泓是淮阴区的一条骨干排涝河道,全长3.2公里,沿线有9个工业企业和1个居民区。随着人口聚集和工业发展,崔大泓城区段逐步成为一条纳污河道,经检测为城市黑臭水体。

今年以来,淮阴区在已有整治基础上,决定对崔大泓再提升再完善,铺设透水步道6000平方米,新增生态浮岛50个,补植乔木100余株,检测清掏河道周边管网5.9公里。目前,崔大泓河道水质稳定达标,两岸景观宜人,达到了“长治久清”的治理标准。崔大泓已由过去人人避之的黑臭水沟变成了沿河群众休闲娱乐的新去处,极大改善了沿岸近2万群众的生活环境。

淮阴区住建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朱森宏介绍,在整治提升过程中,该区严格控源截污,禁止污水入河,新建、改造排水管道5.9公里,新增一体化泵站2座,改造封堵排水口18处。强化内源治理,消除底泥污染,清理底泥8.8万方,疏浚河道4000米。加强补水活水,增强水体流动,完成盐河闸站改造,铺设补水活水管道2000米,将净化过的尾水补充到河道。同时,开展生态修复,恢复水体自净,贯通岸线,扩宽滨水空间。今年将重点实施崔大泓安庆路海绵湿地改造项目,避免地表径流,涵养地下水,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河道区域微环境。

据介绍,今年以来,市住建部门坚持开展每周水质监测、通报、交办,全面夯实“河长制”,基层河长每日巡河,区级河长至少一周巡河2次,建立完善问题交办和跟踪销号制度,形成闭环管理。同时,全面补齐污水收集管网、污泥无害处置等设施短板。在此基础上,着力强化岸上污染源头治理,全面开展“三整治”行动,分步实施排水户雨污分流改造、工业企业排水整治、“小散乱”排水整治。

一个电话就管用

“我给‘12345’打了一个电话,反映环宇路与水渡口大道交叉口附近路灯被树木遮挡,影响晚上出行。当时就得到了答复,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市民梁女士说道。

市行政审批局将打造“12345”总客服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目前,已经构建了“12345”工作举措,“1”是实现“一号”响应,将能够纳入“12345”热线的部门服务热线全面并入,在全省首家完成非紧急类热线整合;“2”是建立“双交办”机制,在全省率先推行工单直派镇(街道),对群众诉求派发县区、部门的同时,直派镇(街道)办理;“3”是构建“三率”考核,采用响应率30%、办结率35%、满意率35%“三率”考核计分办法,对热线成员单位进行考核排名,考核结果纳入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4”是拓展“四专”服务,设置“专区、专席、专岗、专员”,为企业提供7×24小时“集成”服务。“5”是实施“五级”督办,建立市政府便民热线服务中心督办考核、市行政审批局班子成员定期会办、市政府督查室专项督查、便民热线联席会议联动督办、市政府常务会定期通报五级督办机制。创新开展“三走进·诉接速办”,目前已经有53家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走进“12345”接听群众诉求。同时,建立了淮安“12345”大数据分析平台,初步实现有预见性、综合性、针对性地全面分析民生问题,实现从被动预防到主动治理的转变。

据介绍,下一步,市行政审批局将继续践行“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解难题”服务理念,不断提升“12345”总客服服务水平。整合一个平台,“一号响应”快速有力,加快推进“12345”热线与部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构建“集成式”群众诉求“一号响应”机制。执行一个标准,诉求办理精准细致,实现群众诉求“分得更准”“办得更快”。建设一个智库,全面融合其他行业、领域知识,实现全市统一知识库,构建知识开放平台,实现全市业务协同。专设一个类别,营商环境对标找差,将22项企业诉求中属于营商环境评价内容的类目,与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相匹配,及时汇集市场主体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诉求及评价。打响一个品牌,服务治理有为有位,实现市县镇三级联动、跨部门协同办理,加大“诉接速办”宣传力度,打响全国领先、全省最优的淮安“12345”热线社会治理品牌。

老旧小区换新颜

“这是为我们老百姓做的大好事。改造后,环境美观整洁,我们住得更舒心。”清江浦区柳树湾街道电机厂宿舍正在进行改造提升,居民们对此纷纷竖起大拇指。

电机厂宿舍为清江浦区2021年提标改造的老旧小区,建成于1990年,共5栋楼,有288家住户。记者在现场看到,屋面维修、扶手出新、落水管更换等工作正在加紧施工。改造工程主要包括内外墙出新、道路黑化、楼道灯更换、屋面维修、落水管更换、太阳能管规整、线缆整治、新建活动场地、新增停车位、新增养老用房等。

清江浦区住建局党组成员谢涛介绍,他们以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来解决困扰居民多年的生活难题,坚持“改造为民、改造惠民”原则,全方位改善与优化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比如,绿植补种、墙面出新,让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翻修破损道路,让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新增停车位与非机动车充电桩,让居民生活更加方便;增加休闲活动场地,满足居民娱乐休闲需求。最终让群众在实实在在的变化中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今年,我市8个县区共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04个,截至目前,已有101个开工建设,整体进度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村庄环境更亮丽

“我们天天在工地,现在先进行污水管道铺设,等秧苗用水结束后,再进行河道清淤整治、村庄道路白改黑,将水泥路面改成沥青路面。”在清江浦区和平镇唐庄村施工现场,垣宝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谢志权介绍。

唐庄村张庄组作为重点保留提升的特色保护类村庄,有330户居民。村庄对外交通便利,村内道路全部硬化,住宅可达性较好,但局部路段衔接有待优化,缺少停车场地。村庄整体环境较为整洁,现状水系较多,但未充分利用,部分河边或路边存在杂物堆放现象。村内景观绿化缺乏统一规划,栽植随意性强,生态防护功能和景观美化效果欠缺。

清江浦区充分尊重民情民意,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群众需求开展工作,制定简约、耐用、可持续的整治提升方案,高标准开展污水处理、路网建设、厕所改造、引水活水等工程,全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环境。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接续发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并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推进力度,确保新一轮五年整治提升行动开好局、起好步。聚焦干净整洁,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集中收运处理率达到100%,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实现动态清零,计划建设的10条“美丽农村路”已有9条开始改造。聚焦短板弱项,抓好公共设施建设,开展农村无害化户厕问题全面摸排,着力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修复和新铺设污水管网125公里。聚焦美丽宜居,抓好村容村貌提升,开展市级农村人居综合示范村创建,开展村庄美化绿化和村庄整村治理,引导农民拆除残垣断壁及废弃圈舍。聚焦常态长效,抓好管护机制落实,全面推行农村河道、道路、绿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管护模式和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有督查的“六有”长效管护机制。市级层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纳入每月全市乡村建设现场推进活动内容,实行每月督查调度和双周通报制度,形成推动整治提升的强大合力。

融媒体记者 杨尚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

通讯员 刘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