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五万里 红色新安路 |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百年前嘱托依然照耀新安小学

1935年10月,新安旅行团从淮安出发,经镇江到南京。7月17日,新安小学“小好汉重走新旅路”红色寻访活动沿着前辈足迹来到南京,“小好汉”代表们将在这座与新安小学创始人陶行知有着深厚渊源的城市,深入探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办学理念。

陶行知早年留学美国,深知“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的他回国后毅然放弃大学任教的机会,以极大的热情奔走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宣传、组织、推动平民教育运动。1923年,因在旅宁徽籍人士中享有较高声誉,陶行知被推选为南京安徽公学校长。

近一个世纪后,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校园内,“小好汉”代表们再次见到了南京安徽公学旧址。正门前一汪清水中,竖着一座钢笔模样的雕塑,“南京安徽公学”镌刻其中,下方书有一枚“实”字校训,意为“德性宜笃实、知识宜富实、身体宜健实”,这是陶行知来到安徽公学后首次尝试教改的思想精要。

“新安旅行团到达南京后,得到了陶行知挚友姚文采校长的帮助,在这里落脚。当时没有床,团员们就在教室里打地铺休息,一直到他们离开南京。”钢笔雕塑前,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馆长顾学让说起新安旅行团在南京的生活,也为“小好汉”们介绍了陶行知与姚文采的相知相识。在那个风云飘摇的年代,两位教育家并肩同行,为学子们撑起“一方晴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始终是陶行知的治学主张。他先后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等,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开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女子教育之先河。

“老山劳,小庄晓,小庄破晓了,老山的农民觉醒了!”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校园内,一部微电影《爱满天下》,将晓庄学校近百年的办学历程娓娓道来。影片播毕,“小好汉”们围坐在一起,听鲁照斌校长讲述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与新安小学同根同源的故事。

1927年,陶行知在劳山脚下创办晓庄小学,这就是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的前身。九十余年间,它自风雨走向未来,校名五易,信念未改,并在艺术、科技、实践等多项领域焕发新的活力。

一间陶艺工作室内,摆满了学生们的手工陶艺制品。荷花池旁的红鲤鱼,倚在石头上的小熊猫,开口大笑的泥娃娃……“小好汉”们的目光在一件件作品间流连,不时发出感叹。隔壁的石头创意坊更是吸引了他们的注意,随形施绘的石头彩画不仅保留了粗石本身的纹理与美感,也让孩子们灵动多变的想象力得以肆意发挥,凸显出石之神韵。

“这里还有书法和数字绘画课堂,同学们的艺术创作让我想起当年新旅前辈也是‘以文艺为武器’唤醒民众抗日救亡的,感觉很亲切,希望未来我也能发挥艺术方面的特长,创作出充满力量的作品!”“绘画部部长”张雅菲说。

离开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后,“小好汉”们来到了南京北郊晓庄劳山脚下的行知园。行至陶行知的茔墓前,“小好汉”们安静下来,站在刻有陶行知手书的“爱满天下”横额下,望着远处的墓碑彼此无言。

1946年,一生都在为民主教育事业振臂疾呼的陶行知溘然长逝,家人遵其遗嘱,归葬南京晓庄。75年过去,株株翠竹与针叶松傲然挺立,让此处成为静谧的林园,“小好汉”们走到墓碑前,献上花圈并三鞠躬,表达对陶爷爷的崇敬与哀思。

行走在行知园内,顾学让为“小好汉”们讲起新安小学初创时的故事。那时学校没有一分钱用来办学,校舍只能容身在破庙里,陶行知在鼓励新安小学师生艰难办学时提笔写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也成为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以一颗赤胆忠心舍弃私利,映照出无私奉献、一心为公的精神品格,真正无愧于“教师”之称。

“陶爷爷从少年时期削辫明志,到远渡重洋学成报国,开创生活教育,成为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听完新安小学的创办历程,“主持部部长”盛琪悦为自己是新安小学的一名少先队员而感到无比自豪。“我们要向陶爷爷学习,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

广大网友也可以通过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重点策划的“重走五万里 红色新安路”大型融媒体党史学习打卡活动,与新安小学的“小好汉”们互动。线上打卡以“五万里红色新安路”为载体,串联起当年新安旅行团在22个省、区、市留下的红色足迹,并通过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等50个红色地标讲述革命历史和红色故事,以先学习后答题方式,帮助青少年生动、灵活地掌握党史知识。

原标题 重走五万里 红色新安路 |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百年前嘱托依然照耀新安小学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