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丨江苏淮阴:碧水清流景如画 美丽宜居新农家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进乡村环境质量改善的强大动力,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全省十个村庄污水社会化治理示范县区”。

因地制宜,119座微处理设施遍布城乡

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

“管网改造了以后,我们身边的小河水变清了。天热也闻不到异味、臭味了。”淮阴区渔沟镇杨庙村村民石学国说,现在生活环境比以前好了不少,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提高了。

渔沟镇杨庙村的环境变化,得益于淮阴区的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这是该区为了缓解资金难题、因地制宜采用的经济实用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主要是对小片区内农户排放的厨房、厕所等各类生活污水进行接管处置,使得自然村落的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收集和处理,大大提升了村庄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置率。目前,全区13个镇(街道)248个涉农行政村建设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119座、300余公里管网,接管乡镇污水厂59个村,累计170个行政村污水得到治理,行政村污水处理占比率达到68.5%。

今年,该区还将新建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28座,主管网30公里,入户管25公里。农村新建的集中居住点污水处理设施达100%,碧水清流让美丽乡村愿景正逐步走向现实。

科技发力,24小时云监工远程监控

每天通过手机APP查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这是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蔡大文的工作常态,他对全区农村为主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了如指掌:“一旦设备出现故障,系统报警后,驻点的运维人员就能迅速赶赴现场处置。如果24小时内问题没有得到处置,运维方将被处罚。”

在生态环境局的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监控大屏上,区内已投运的设备运行状态一目了然,操作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对设备进行远程操控,这是该区在全省率先使用物联网监控农村污水设施运行的创新之举,有效解决了监管人手不足、维护成本高等难题。运用物联网技术,该区在农村污水微动力一体化处理装置设计中引入远程监控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和故障报警系统,建设了监管监视平台,实现区、乡、村三级实时监管,确保出现故障能够及时得到维修,保障设施稳定有效运行。

先行先试,“四个统一”赢得群众点赞

农村污水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应有之义,事关民生幸福指数。淮阴区着力在资金筹措、规划布局、科学监管上开动脑筋,创新求变,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条成本低廉、方便快捷、高效运转,深受群众欢迎的农村污水处理“四个统一”新路子。

该区结合现有农村居住情况和集中居住点规划,因地制宜,坚持一步规划、分步实施,采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维护的“四统一”建设模式,通过多元化投入,持续加大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项目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水平、运行高标准。(支梅 施海林)

融媒体编辑 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