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昆山:体教融合 构建青少年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武术……越来越多的孩子找到自己钟爱的运动项目,越来越多的家庭将体育运动视作孩子成长的标配。昆山市努力构建青少年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让广大青少年走出学校、走进自然,体验体育运动的内涵与魅力,为孩子健康成长注入体育基因,将更多的快乐和健康带给他们。

落实以体育人 让小运动员乐有所成

2021年5月,在苏州市举办的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小学生田径比赛上,昆山市以培本实验小学为主,整合实验小学、柏庐实小、包桥小学、永平小学、高科园小学、千灯小学、春晖小学、蝶湖湾小学等学校优秀的田径小健儿参加此次赛事。小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敢于挑战、勇创佳绩,共打破4项单项个人苏州市纪录、3项团体接力苏州市纪录,历史上首次包揽4×100米所有金牌,4×400米获三金一银。奖牌榜上,共斩获金牌30枚、银牌13枚、铜牌12枚,总分693分,以绝对优势荣获男子团体总分、女子团体总分、总团体总分三项第一的好成绩。在苏州市小学生田径比赛史上,昆山市代表队已连续10年以上获得苏州市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佳绩。

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创办于1905年,秉持“立本生道”办学理念,坚守“特色体育,五育并举”办学思路,于1978年成立田径队,在江苏省率先于校内建立“体育班”并成为“昆山小学田径训练基地”,是昆山市坚持“体教融合”基本原则办队办训的优秀典型。学校依托体育运动队建设,打造鲜明体育办学特色,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江苏省体育先进学校”等多项殊荣。2011年,成功创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后为上一级学校培养输送了亚运会举重冠军施文、蝉联两届全运会柔道冠军徐志明、世青赛举重冠军黄文文等一大批体育人才。

近年来,昆山市十分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思想上高度重视,把青少年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行动上多措并举,持续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的落实。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坚持“体教融合”的基本原则,践行“体校进学校、学校办体校,重点项目名校办,普遍项目大家办”工作总思路,逐渐形成了以体育运动学校为龙头,特色体育学校为骨干,传统项目学校为基础,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四级”青少年业余训练体系。昆山市青少年在全国、省、市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

良好的环境氛围,孕育出一个个体坛小将。2021年,在江苏省青少年举重(县组)锦标赛上,昆山市运动员刘斌不畏强敌,突出重围,在男子55公斤级比赛中一举夺得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第一。在苏州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大龙杯”、小学生武术(套路)比赛中,昆山市石浦中心校武术队斩获佳绩,获得九金六银七铜的优异成绩,并代表昆山获得苏州市团体金牌数第一。在苏州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小学生速度轮滑比赛中,淀山湖中心校轮滑队以20枚金牌、11枚银牌和13枚铜牌的骄人成绩名列榜首,这也是淀山湖中心校连续第14年代表昆山市获得苏州市小学生速度轮滑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践行体教融合 培养优秀体育人才

这个暑假,赵女士给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报了3个兴趣班,足球班是其中之一。“孩子喜欢踢足球,这个兴趣班是他主动要报的。”赵女士说,“这几年坚持踢足球,孩子找到了乐趣和自信,我们全家都很支持他。”赵女士的儿子就读于昆山市二中,他最喜欢上的课就是体育课,因为课上老师会组织体育锻炼,课后他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比赛。赵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孩子性格有点儿内向,不太会主动和人交流。自从来到学校体育班后,和小伙伴出去玩的时候,能展现出较好的运动技巧,孩子一下有自信了,性格跟着活泼了不少。”

“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增强体质的有效措施,是发展竞技体育、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的必经之路。”昆山市体校季老师告诉记者,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坚强意志的塑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昆山市体校坚持践行“体教融合”的基本原则,逐渐形成了昆山市二中(体育班)、培本实验小学(体育班)等合作办学办训的优秀典型,为苏州市体校、江苏省体校以及重点高中高水平运动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连日来,在全国第十四届学运会赛场上,昆山小将激情四溢、捷报频传。昆山籍小将董子昂在中学组跳高比赛中打破纪录,跳出2.24米的新高度,荣获冠军,上演“昆山高度”。在乒乓球赛场上,昆山籍小将费浚航同队友一举夺得中学组男子双打冠军,并和队友夺得混双季军的好成绩。

其实,体育与智育、德育是相辅相成的,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在运动过程中,简单的动作重复做、重复的动作认真做,就能取得进步达到目标,在学习上也一样。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化学生体质,更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练习能磨炼孩子的意志,帮助孩子塑造不怕吃苦、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性格。

加大体育设施投入 让更多青少年动起来

“真是太好了,以前想健身找不到地方,以后我们在小区对面就可以锻炼了!”住在天逸华庭小区的王晓开心地对他的同学说。他告诉记者,比起以前在车辆往来频繁、活动区域狭小的小区里运动,体育场不但有专业的跑道和运动器材,还有不少自发性的跑团,运动氛围特别好。

为积极打造城乡一体化“15分钟体育生活圈”,昆山市推出“共享操场”建设,周市镇率先起步,将学生放学后、节假日闲置的校园体育场充分利用起来,对周边居民开放。

随着广大青少年参与健身运动积极性逐年提高,昆山市改变管理模式,突出社区和区镇在群众体育中的作用,积极做好体育进社区工作。目前,昆山市共有体育公园24个(其中区镇体育公园10个)、文体中心10个、游泳馆39个、全民健身副中心4个、足球场222片、门球场140片、全民健身工程点4978片、健身步道496.24公里,149个行政村和198个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了100%,全市人均公共文体设施面积达5.59平方米。昆山开发区综合体育公园、专业足球场等一批重大体育设施开工建设。目前,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次在这些“共享操场”上健身、休闲,有效缓解了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与场地设施供给之间的不平衡。

原标题 江苏昆山:体教融合 构建青少年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