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经开区:践行“两在两同” 为民办好实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淮安经开区响应省委、市委号召,把“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度融合,以17件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探索运行“区级、街道、村居、企业”四方联动、“深扎根、大排查、抓落实、解难题”四步连环、办好“发展关键事、基层困难事、群众关心事”三类实事“443”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党员先锋带动作用,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绩实效,赢得了企业、群众的广泛好评。

富士康在淮安增资

 一线示范,抓牢发展关键事

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各挂点联系1个村(社区)、1个非公企业党组织、1至2名高层次人才和基层群众,每人着力办成1至2件民生示范项目。其他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结对联系1名高层次人才或基层群众,各党委(党组)书记按照党支部工作条例要求,建立1个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创新推行“拿地即开工”、企业“全链通”集成服务、设置涉台纠纷调处中心、招商体制改革成立产投公司等举措,全面增强党建引领力,提升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作为国家台资集聚示范区,淮安经开区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落实月度重点指标过堂会、“党政亲商双月谈”活动、季度营商环境专题会议、开竣工项目过堂观摩等推进机制,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提质增效。区党工委书记徐子佳带队开展长三角、珠三角专题小型招商推介会,成立23个产业招商专班,全面掀起招商新热潮,聚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2个主导产业。截至三季度,全区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4个(含4个技改项目,10-50亿元以上项目8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协议总投资196.95亿元。其中,富士康在淮安经开区增资2700万美元,受到《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关注报道。

先锋引领,解决基层困难事

在机关党员、农村党员、教育系统、文旅系统、医疗卫生单位党员、窗口单位党员、国企党员、社区党员、两新组织党员、离退休党员中,开展“矢志二次创业 争当十项先锋”行动,聚焦基层反映的就业难、入学难、老旧小区改造难等难题。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亮业绩,推进1160多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联系服务群众,不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2021年,经开区已开展“就业进社区”职业技能培训21场、712人次,培训项目包含育婴员、保育员、西式面点、母婴护理、健康照护、茶艺师、面包烘焙技术等,为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机会,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农村“锈带”变秀带,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完成整体改造工程量的85%。已到账10亿元用于推进轮窑等棚户区改造,签订协议率99.7%。新开工建设康乐佳苑等安置小区3个,新改扩建天津路小学北校区、大同路幼儿园等3所小学、3所幼儿园。农村公厕改造已完成3个,新建公厕、游园广场等基础设施项目正按序时推进,城市环境大为改善。

社区烹饪技术培训

形成合力,办好群众关心事

着力打造“上下贯通、全面覆盖、执行有力”组织体系,将全区42个村(社区)划分为285个党建网格,对1160多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设立党员中心户、党员楼栋长,将5600多名党员联户包组、挂钩联系群众,实现“家家有联络,户户见党员”。通过群众“点单”反映问题、网格党员“传菜”形成清单,相关职能部门“接单”接诉即办,及时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

无职党员设岗定责

自6月10日开通“有事‘码’上说”以来,经开区健全完善“群众点单—码上接单—推进落实—结果反馈—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打造“群众点单便捷、平台派单高效、职能部门一办到底”工作格局,共收到基层群众反映事项1313条,已办结1206条,107条诉求正在办理。渠道通畅高效、服务细致精准,赢得了群众广泛好评。同时,推进村企联建共建、开展“台企红色服务矩阵”等党建特色活动,取得了增强学史自觉、感悟思想伟力、促进同心向党、鼓足奋进斗志的实际成效。

淮安经开区以“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为契机,激励领导干部做好标杆表率、党员干部争当开发先锋,以“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为载体,在“发展关键事、基层困难事、群众关心事”上下功夫、出实招,将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绘就了一幅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群众“三感”提升的美丽画卷。

融媒体编辑 管艳

责任编辑 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