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促进农民增收 实现共同富裕

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促进共同富裕,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有为、久久为功地办实事、解难事,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指出了我市今后几年通过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目标要求。实现共同富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如何提高相对贫困群体的收入,特别是我市在脱贫攻坚中才脱贫的42.2万低收入人口和达标出列的170个经济薄弱村以及548个低收入村,增加全市203.89万农村常住人口尤其是相对贫困人口农民收入,增加集体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将是我市今后几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

提高工资性收入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创业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创新就业形态,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第一、统筹城乡发展,为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创造良好环境。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体制,建立健全城乡利益平等交换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在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自由平等交换,实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增加农村发展机会,实现更多农民就业。第二、重视提升农民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吸引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青壮年返流以及引流城市人才到农村,是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主要手段。通过教育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培育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的新农民,让农民有更多就业创业机会。第三、扶持本地企业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大乡镇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实现农村工业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科学的就业生态。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的资源,坚持部门协同推进,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提供全方位保障,尤其要为女农民工和下岗失业女性再就业开辟绿色通道。不断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打造一支懂市场行情、灵活组织生产、营销推广能力强的农产品电商专业队伍。

提高经营性收入促进农民增收。经营收入一直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确保家庭经营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必然要求。第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着力培优“三特”产业,不断开拓农业新业态,着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名优产品,因村制宜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资源发包型、物业经营型、管理服务型等集体经济增收模式,提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时增加农民收入。第二、建立统一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降低流通成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稳步提高农民参与流通和组织化程度,加强组织实施农产品市场工程升级,实现农产品种植、检验、标准化生产全过程,形成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的管理体系。积极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立一批具有跨区域性和农业产业特色的大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形成统一、稳定的销售网络,增强农产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能力,实现生产和消费的有效对接。第三、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加快农村金融机制创新,保障金融要素资源向农村、农业、农民倾斜,有序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农民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农村金融提供适当的监管,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失灵问题。完善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机制,发展因地制宜的农地金融制度。

提高财产性收入促进农民增收。财产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极,承包地经营权的流转、宅基地使用权的出让,闲余资金理财和房屋出租等,都是农民增收的重要补充。第一、加快农户农地流转,实现土地的增收作用。要充分畅通农民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用地的流转程序和渠道,增加农民和集体的收入。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的“示范效应”,建立完善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合理、有效地引导农户农地流转行为。明确农地产权,完善农地流转后的土地纠纷解决机制,降低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继续创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模式,即土地租赁经营模式、联耕联种经营模式、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农地入股经营模式等。第二、提高居民理财水平,增加理财收入。现在很多农民手里都有一些闲余资金,要加快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创新,拓宽农民投资理财渠道,构建广大群众收入来源多元化、风险结构异质化、资产存量组合化的理财平台。理财的首要目的是保值资产与增加收入,即不因为经济波动而使个人及家庭财富遭受损失,其次才是获得收益。政府相关部门可通过各种媒介宣传普及基本理财知识,既要提高理财观念,使普通居民懂投资、善理财,又要加强市场投资风险的防范,合理引导投资。防止“盲目投资”“全民投资”,减少农民投资理财风险。第三、规范房屋出租市场,增加农民房产收入。出租房屋收入是居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要不断规范房屋租赁市场,确保居民合法获取出租房屋收入,为广大有房群众增加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

提高转移性收入促进农民增收。政府要履行好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强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公共财力保障,建立乡村发展保障工具、制度和政策,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第一、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导性和精确性。重点补主产区、适度规模经营、农民收入、绿色生态,作为一种方向,还可以研究探索由农业直补改为保险间接补贴的思路与方式。第二、提高公共保障覆盖面,缩小收入差距。要统筹完善以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核心的农村社保体系,努力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覆盖。要根据收入水平、市场物价及时调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标准,让农民切实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实惠,要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管,完善补偿机制和一般诊疗费政策。要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做好低保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第三、着力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努力提升财政涉农资金的使用绩效。最大限度释放财政涉农资金的惠农效应,推进各类惠农资金精准使用、精准发放,为推进“三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通过以上措施,一方面提升农村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农村低收入阶层参与市场获取收入提高风险承受能力,进一步保障居民收入呈刚性增长,从而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石平洋 梁文凤 作者分别为市委党校二级调研员,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

责任编辑 管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