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评价机制改革 释放人才创新活力 建强用好“第一资源” 江苏力促产才城一体化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为了建强用好这个“第一资源”,近年来,江苏持续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创新制定一系列高效选拔、优化配置的人才政策,提供更加精准的人才服务,营造更有活力的发展环境,让不同领域人才各显才华,助力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日前,亨通集团开展了2021年度"光纤光缆制造工"高级技师自主评定工作,此次评定中,所依据的技能评价规范,是由亨通自主开发,目前已上报人社部,有望成为全国首例民营企业自主开发的评价规范上升成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而在此前,亨通也是全国首家获得正高级职称评审权的民营企业。

亨通集团副总裁鲍继聪说:“工程师里面包括13位正高级工程师,技能人才全集团大概是7800人左右,通过自主评审能够吸纳集聚更多创新高端人才,能阶梯式培养青年高级人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响应“G42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建设,我省在G42沪宁高速沿线的南京、苏州等6市遴选了12家重点民营企业,创新打造“G42+”民营企业人才人事综合改革示范基地,赋予其职称评价、技能评价、国际职业资格认定等政策集成支持。还专门打造“政企双向贯通”机制,确保各项改革支持举措落地见效。如今12家示范企业已均可自主开展职工技能评价、博士后工作站实现全覆盖。

江苏省人社厅人才开发和对外合作处副处长汪吉庶说:“打造示范基地目的不仅仅在于简单地向用人主体‘放权松绑’,其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民营企业里的龙头标杆企业充分发挥牵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人才评价培育和产业需求的高度匹配。”

不仅是民营企业人才成长的“天花板”在打破,两年前,江苏在全国率先建立乡土人才职称评价制度,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限制,如今已产生617位“乡村教授”,他们在带领群众致富、发展乡村产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江苏还率先为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开辟评职称绿色通道,目前已有1600多位特别突出人才通过考核认定获得高级职称。截止去年底,江苏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884.2万人和455.1万人,乡土人才从业人员近千万,稳居全国首位。

 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人才发展战略研究专家廖文和说:“江苏出台一系列新政策,对人才的评价不再是‘一把尺子量到底’,比如充分利用社会评价包括市场评价,把人才的活力激发出来,打通人才政策‘最后一公里’。”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浦沫瀚、郑凌、王尧、亓晨、李栋、耿昊东 苏州中心站报道)

原标题 深化评价机制改革 释放人才创新活力 建强用好“第一资源” 江苏力促产才城一体化发展

融媒体编辑 管艳

责任编辑 童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