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看点|江苏大地,铺陈乡村振兴新图景

秋风吹动谷连天,稻浪金波万里绵。在丰收的田野里,忙碌是最美的图景。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4年来,近1500个日夜里,农业农村发展硕果累累,江苏大地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全面展开。

“4年来,江苏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实行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制定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工作推进措施,着力守底线、补短板、扬优势,农业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江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江苏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说。

补齐短板,农村高水平全面实现小康

这两天,位于涟沭结合部片区的沭阳县钱集镇石桥村传出一个好消息:村集体经济突破120万元。

“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数字。”石桥村党支部书记韩鼎坦言,得益于省委驻沭阳帮促工作队利用苏州市吴中区发展优势,开展南北共建,结对帮促,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一步三跳”:2019年以前,不足18万元省级贫困标准线;2019年,达到19.2万元,超额超前达标;2021年,历史性突破120万元。

“挂职帮促以来,我们重点依托当地中药材生产的资源禀赋,投资300万元用于合作社发展黄蜀葵中药材,带动村级务工150人次,年收益30万元;投资530万元用于工业厂房建设,解决就业15人,年收益37.1万元;招商引进楸树种植,直接带动260人次务工,年收益20万元。此外,村里还大力发展山羊、蜜蜂、鱼等养殖业,利用六塘河畔滩涂地发展山芋种植和加工,利用一般农用地发展园林绿化苗木种植,还有光伏发电、鱼塘租赁等,持续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省委驻沭阳帮促工作队队员、石桥村第一书记唐金潮介绍,为实现农村高水平全面小康目标,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累计投入资金160万元用于新建卫生室、篮球场,拓宽主干道、添设路灯,铺设水泥地坪,新建健身广场,打造小公园,修缮党群服务中心等。

对于江苏而言,建设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重点在苏北、难点在农村,最大短板是低收入人口。成功走上高水平全面小康路的,石桥村只是一个缩影——省乡村振兴局综合处副处长陶有长介绍,经过江苏上下共同努力,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如期实现圆满收官。数据显示,江苏254.9万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年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82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8万元以上。苏北6个重点片区和黄桥、茅山革命老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基本公共服务接近江苏平均水平。12个重点帮扶县区提前一年全部“摘帽”退出。

高水平实现全面小康,老百姓的民生福祉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江苏省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1978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55元,到2020年已经达到24198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也由1978年的62.3 %下降到2020年的30.6 %。记者分析2016年至2020年数据发现,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这4年来,农村居民收入连年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更是成功迈过小康门槛。农村居民对生活品质、品位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衣食住行在不断升级,高档耐用消费品和互联网进入寻常百姓家,消费结构实现了从生存型向发展型、改善型的过渡。

颗粒归仓,牢牢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上

深秋时节,启东市吕四港镇锡康村春辉家庭农场内,一眼望不到边的水稻已铺展出成片金黄,成熟的稻穗沉甸甸地垂下头来,风一吹沙沙作响。

“最近天气不好,过几天一放晴,我们就收水稻。”农场主岑春辉介绍,水稻品种为南粳晶谷,亩产达600公斤,加工出的大米晶莹饱满,受到江南地区市场欢迎。“这几年明显感到政府对农业种植帮扶力度增大,农业补贴上升,加上农机越来越智慧化,种田越来越有奔头。未来我们还想引进更多新机械,打造无人农场。”岑春辉说。

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上,离不开扎扎实实的农业种植。作为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自2018年至今,启东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1万亩左右,产量逐步提升至32.80万吨。

“我们大力推进高标田建设,2018至今全市共新建高标准农田30.24万亩。”启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陆健说,当前正是秋收秋种时节,启东正在开展技术指导,推进秋收秋种农机装备提档升级,重点抓好机收减损,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秋收篇章已然在江苏大地展开。“今年盐城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16.4万亩,总产量达2952万公斤,同比增长108.8%。”盐城市农业农村局种业管理处处长曹志阳说,良好收成离不开全市进一步优化杂交水稻制种区域布局,积极探索“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大户)”的生产模式,培大育强种子生产新型主体,加强制种基地建设。

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产能和产量。这4年,江苏粮食产能稳步提升,去年江苏粮食播种面积达8109万亩,总产745.8亿斤,占全国5.6%,亩产达459.9公斤,居主产省第一位,“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江苏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去年省里对26个粮食工作成效显著、面积增加1%以上的产粮大县奖补1.33亿元,加大粮食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着力提升科技与装备支撑,提升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率。”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杜永林说。

接二连三,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

花草遍地,蔬果芬芳,层层叠叠的稻子弥漫着清香,这个秋天,无锡市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领略乡村的宜人风光。

“近年来,园区积极探索‘农业+’新模式,立足园区资源禀赋,在主导产业园艺作物种子种苗的基础上,叠加了加工、科技、旅游、电商等二三产元素,加速农业生产链向二产、三产的延伸,实现了农业产业的‘接二连三’。”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张锡伟表示,通过引进优质农业项目推动园区发展和壮大产业,目前,共有165家企业入驻产业园,集聚了花卉、红豆杉、彩色苗木、果蔬、中草药、水稻等种子种苗主导产业,园区总产值达33.2亿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探索是江苏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4年来,江苏乡村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在江苏逐步建成——

优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培育壮大优质稻麦、绿色蔬菜、规模畜禽、特色水产等8个千亿元级产业,10亿元以上县域特色产业超过180个;前伸后延拉长产业链,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加工布局,推动向主产区布局、向镇村延伸,前伸后延加快农业全产链建设,江苏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868家,主营收入超过1万亿元;乡村产业形态不断丰富, “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产品网上交易额、休闲旅游农业综合收入增幅连续多年保持在15%以上,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年综合收入突破800亿元。

金秋十月,在泰兴市分界镇湖头村,工程车、挖掘机在热火朝天地施工。这里,一座12000立方米的冷藏冷库将在今年年底竣工,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正由蓝图变为现实。该公司的创始人陈兴乔带着1400万元回乡,成立金满棚农业科技公司,建立智能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像陈兴乔这样投身“三农”事业的“新农人”,为江苏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这4年,江苏加大主体培育力度,江苏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近6000家、国家级77家,经工商登记农民合作社8.5万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超过8380家,农村双创人员超过47万人……在新型主体带动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断提高,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5家。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省委省政府把乡村产业振兴作为关键之举,每年省委一号文件都将乡村产业发展摆到重要位置,省政府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等方面出台多个政策文件。”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处处长孙翔介绍,2020年专门出台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以项目、主体、平台、政策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洪叶 王建朋 颜颖 吴琼

原标题:首页看点|江苏大地,铺陈乡村振兴新图景

融媒体编辑:潘永勇

责任编辑:宋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