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行将必至 向着产业科创名城出发

扬州正加快推进产业科创名城建设。资料图片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年份,在扬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时刻,在奋力把“好地方”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的重要关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的使命——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更大力度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新的历史方位,标注新的时代坐标。

前不久,扬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聚焦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争做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示范。

道阻且长,行将必至。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是扬州夯实“好地方”发展根基的必经之路,是扬州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勇“创”新增长极的“华山一条路”。

未来的五年,扬州如何将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与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相结合,争做“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擦亮“好地方”高质量发展“金招牌”,让扬州的发展在全省更有地位,这是一道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

突出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

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有了新动能

从看到报告的那一刻起,每一位与会的扬州代表都感到沉甸甸的责任。

“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是中央赋予江苏的三大光荣使命。

省党代会报告指出,围绕三大光荣使命,奋力开创江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将着力抓好九个方面重点工作。其中,第一发展要务就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更大力度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我们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报告为我们指明了新发展道路。”省党代表、沈飞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智能与协同项目部副部长陈永红说,报告把“创新”这个江苏发展的主引擎清晰地展现出来,为“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提供了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全局规划和引领。

“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坚持把创新作为江苏发展的第一动力”……省党代会报告中关于“创新”的一系列论述,让省党代表、联环药业董事长夏春来感受颇深。

两年前,联环药业拿出1.5亿元承担后续研发费用,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引入两个创新药研发项目。而这笔费用相当于公司当年净利润的两倍,许多人有些不解,这是否值得。

2021年联环药业上半年报告透露出消息:降血糖创新药完成1期临床样品制备;抗白血病创新药讨论确定了临床方案,完成原料、制剂、临床IND申报资料审核……多年来以经营泌尿系统药、抗组胺药等产品为主,联环药业忽然多出两个口服治疗糖尿病和抗白血病创新药,令人称奇。最新研究表明,这款口服降糖药的药效优于全球同类上市药物,有望为公司高质量成长打开新的局面。

细节是最好的叙事者,时间是历史的见证人。

梳理过去五年的“经济卷”,人们不难发现,坚持依靠创新驱动,打造更高质量的实体经济,正是扬州经济发展的方略和主轴。

回首过去五年,喜讯在耳边回响:“十三五”以来,扬州先后创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全市科技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11月17日,《2021长三角41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发布,扬州在长三角41座城市中排名第11位、省内第5位。

回首过去五年,创新在我们身边: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9.9%提升至65.3%,高新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从44.8%提升至48.1%,省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从16家提升至106家,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628家,是“十三五”初期的2.3倍。

更值得自豪的是,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新冠疫情影响,全市经济总量连跨两个千亿级大台阶、突破6000亿元,人均GDP突破13万元、跃升至全国城市第16位……成绩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坚持创新发展,聚焦“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打响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企业技改组合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实现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突出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坚持产业科创与科创产业双向发力,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正源源不断释放出新活力。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好地方”产业路径更清晰

“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江苏发展的看家本领。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大力推进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省党代会报告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指明了更加清晰的路径。

扬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创新引领是现代化的核心动力,产业兴旺是“好地方”的坚实根基。

“制造强市”和建设产业科创名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融为一体,成为“好地方”的自觉担当。

11月16日下午,一场全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分析推进会正在进行。会上,挂钩联系扬州市重点优势产业的市领导们分别交流了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等产业调研成果及推进情况,进一步谋深、谋细、谋透全市重点优势产业发展的目标、路径和举措。

深入思考、深入研讨,聚精会神、集思广益。如何加快扬州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发展格局格外清晰。

扬州市委书记张宝娟强调,要全面夯实扬州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路径举措,以一批实实在在的重大项目建设为牵引,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点促链、以链拓面,持续推进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做优。

注重“点”的培育,推动企业梯队建设。

扬州市科技局提出“三个聚力”:聚力创新企业梯队培育,力争五年内全市高企超2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超3000家;聚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五年内布局建设5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新增300家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聚力创新龙头标杆打造,开展扬州市二十强创新型企业评估认定,遴选细分领域“单打冠军”“小巨人”,建设30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

注重“链”的打造,增强产业链竞争力。

扬州市发改委有针对性地提出,认真谋划以航空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航空产业培育成为百亿级产业,推动扬州产业科创名城建设迈上新台阶。

扬州市工信局提出三大举措:以政策引导布局新兴产业,编制《扬州市“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全市园区围绕5G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方向,布局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图谱助力招引新兴产业,编制发布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工业机器人、生物制药、航空等1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精准开展先进制造业项目招商;以技改创新壮大新兴产业,编制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导向计划,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对标攻关,带动产业链补链强链。

注重“面”的拓展,提高集聚平台承载能力。

扬州市商务局提出,以园区“二次创业”为抓手,着眼于每个开发园区打造1-2个特色主导产业、培育1-2个新兴产业。

注重“网”的编织,优化提升产业发展生态。

各县(市、区)聚力动能转换,拿出目标明确、切实可行的新兴产业攻坚行动计划,并健全完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发展能级跃升。

产业新,城市新。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扬州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将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以产业为先导、城市为依托,扬州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将不断提升区域“创新浓度”。

蓝图绘就卷已开,江河乘风启新程,这是属于“产业科创名城”新的开始、美的启程。

集聚“第一资源”

人才强市更具诚意、更实作为

人才是“第一资源”,这是实践的总结,更是“强富美高”新扬州现代化建设的呼唤。

“‘坚持把人才作为江苏发展的第一资源’,党代会报告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省党代表陈永红说,“我们将加大高层次人才政策支持力度,组建航空高端专业人才团队,让他们扎根扬州,为扬州航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目前,沈飞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人员有170人,预计到2025年底,将达500人。助力扬州打造航空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

得人才者得发展,当前扬州的发展比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各路人才的助力。

进入11月,初冬的扬城虽然天气日渐寒冷,但“好地方”人才发展的前沿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

11月2日,新一批扬州天使(人才)专项资金、天使梦想基金投资决策会成功举办,专家参会评审,最终1个人才项目、25个梦想项目获得扶持资格,会后将有序推进签约、拨款等工作。

11月10日下午,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扬州)现场赛正式拉开帷幕。大赛现场,针对扬州市金丰机电、金陵特种涂料、弗莱迪斯汽车系统三家企业的技术需求,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家高校院所的挑战团队发起“揭榜比拼”。这是扬州第四次承办中国创新挑战赛,前三次大赛已有128个项目签订技术合同,合同金额达2.91亿元。

11月18日,2021扬州市“绿扬金凤”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生态科技新城举办。大赛自9月30日正式启动以来,受到了海内外高层次创业人才广泛关注,累计吸引451个高层次人才项目参赛。

“我们的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我们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将推动高端微创器械国产替代进口的步伐”……以赛为媒、以才为介,扬州市连续11年实施“绿扬金凤”计划,吸引包括院士、国家级人才在内的20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扬创新创业,位列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第39位。

时节如流,奋斗如歌。

这五年来,扬州不断加大人才工作投入,一系列招引人才措施与政策接连推出,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兴城先兴人”战略着力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的政策意见》(扬州“人才政策20条”),配套制定完善实施细则32项,形成了具有扬州特色的人才政策比较优势。

这五年来,扬州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14人,占全部22人的63.6%;入选省“双创计划”双创团队18个、双创人才146人、双创博士199人。越来越多的“人才”奔向扬州,将自己的职业坐标定在扬州,和扬州发展同频共振。

五年前,制汇互联技术总监罗红宇率领伙伴们从北京来到扬州高新区落户,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工业汇”。因为这个项目,扬州成为全国工业制造信息交流分享大数据中心,他本人也光荣地成为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回想过往,罗红宇说:“扬州给予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我们将扎根扬州,更好地服务扬州企业。”

“不限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便利的人才政策,加快集聚各类别、各层次人才……”扬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专门拿出一个段落强调“着力壮大人才队伍”。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所在。未来五年,扬州将“引进科技领军人才1000名以上”,这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细化为一项项切实暖心的举措,让更多“千里马”在扬州创新创业,竞相奔腾于伟大时代。

原标题 江苏扬州:行将必至 向着产业科创名城出发

融媒体编辑:高尚杰

责任编辑:宋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