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呵护好南水北调“大动脉”

“古有运河粮道,今有南水北调”,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7周年。数据显示,7年来,工程累计调水494亿立方米,1.4亿人的生活得到改变、40多座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格局得到优化,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沿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南水北调,是“国之大者”。为解决水资源南丰北缺问题,我国创造性实施南水北调工程。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沟通了长、黄、淮、海四大流域,初步构筑了我国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南水北调是一项国家工程、民生工程、智慧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精心呵护好南水北调“大动脉”,理应成为全国上下的思想共识和共同行动。

坚定调水“一盘棋”。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水利工程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受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以北京为例,北京为全世界大城市中第一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97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南水北调全面通水七年来,有效支撑了受水区7万亿元GDP的增长,切实增强了北方地区经济发展后劲,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的重大战略性工程,需要沿线各地坚持全国一盘棋,胸怀大局,自觉服从服务全局,切实守护好这一利国利民的大动脉。

坚守水质“生命线”。水质安全是南水北调的重中之重,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是调水沿线地区的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扬州作为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源头,多年来一直秉持“宁可发展慢一点、也要保障调出清洁水”的理念,不仅严格淘汰和不上高污染项目,而且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推动调出水质持续保持在三类水以上。保护好水源水质,调水才有意义;保护好调水沿线水质不被污染,调水才能最终成功。坚持把水质安全作为南水北调生命线,任务艰巨,使命光荣,需要持之以恒紧抓不放。

坚持节水“好习惯”。一渠通南北,清流润万家。坚持调水与节水两手抓、两手硬都要硬,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时作出的重要指示。不能一边花大力调水,另一边没有节制地浪费用水。要大力开展节约用水行动,推动节约用水蔚然成风,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在生产生活中自觉节约每一滴水,发挥好每一滴水的应有作用和功效。

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强抓节约用水,精心保护好这一大动脉,让南水北调工程水清、岸绿、景美,不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一鸣/文)

原标题:精心呵护好南水北调“大动脉”

融媒体编辑:潘永勇

责任编辑:童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