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盱眙:党心暖留守 创优争先锋

“陈老师,我们种红萝卜,这个产量高,好卖。”“吴老师,种油菜,春天好看,油菜籽还可以榨成油,菜籽油更好卖。”“对对对……我们再注册个‘山里娃’农产品商标。”……

面对收割完的“家庭生态农场”,山娃们又开始憧憬着农场的未来,一块小小的农场,点燃了孩子们许多梦想。

党心暖留守

盱眙县仇集中学地处苏皖交界山区,校园里有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山娃。为了让他们健康成长,2016年,仇集中学党支部带领党员教师率先组建了一支关爱留守山娃的“1+2=1”山爸山妈志愿者服务队。

在山爸山妈家里,许多孩子第一次吃上了生日蛋糕、第一次到县城游玩、第一次用手机视频和在外打工的爸妈见了面……2021年春节,因疫情影响,有29名留守山娃的父母不能回家过年,腊月二十九,山爸山妈带着山娃买菜、做饭、贴春联、挂灯笼……寂静的校园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丰盛的饭菜、崭新的红围巾、鼓鼓的压岁包……当在外的父母通过视频连线看到如此热闹而温馨的场景,无不为之感动,话语哽咽。

“上个礼拜,山妈带我去逛街,我试了一件白色卫衣。山妈看我喜欢,一定要买下来。妈妈,下次等你回来,我想给山妈也买一件她喜欢的衣服。”留守娃佳怡在给外出打工父母的一封家书中,写下了这样的话。

六年来,党支部为300多名留守山娃“选型配对”了60余个“爱心家庭”。

创意育新人

“我们学校有自己‘博物馆’了……”留守娃宋喜在视频中兴奋的向在外务工的爸妈介绍着“博物馆”里的所见所闻。

仇集中学党支部书记吴凯看到老家拆迁,有很多老石器散落在废墟中,便萌生了打造实境课堂的想法。有了新创意,就立即付诸行动。党员山爸们利用年后剩余的假期,主动到乡下收石。学校提供场所代为保管,使用权归学校,所有权归物主,物主可以随时取走,老乡们很给力,几天下来,80多件石器拉进了校园。对于一些水磨、马槽等成套、完整的石器,村民只愿意出售的,学校启动了第二套方案,鼓励党员山爸们投资购买,学校提供场地代为保管……几套方案下来,校园有了120多件形形色色的石器,一个小小的石园诞生了。开学后,孩子们很惊奇,围着石器揣摩着、争论着、欣赏着……石园成了欢乐园。

农耕文化当然不止这些,大家又到居民家和一些民俗馆去收购马灯、播种机、笆斗、鼓风机等老物件,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座小小的农博馆已初具雏形。

现在,仇集中学校园正慢慢成为一个传播农耕文化的基地,通过山爸山妈的引领,孩子们勤四体、分五谷、晓知识、行善美,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为孩子的成长及人生增添了一份最美的记忆。

真情伴成长

在做实常态化亲情呵护“五个一”之外,山爸山妈还把劳动教育融合到留守关爱中来,将校园闲置的10余亩土地开垦成“家庭生态农场”。在农场里,山爸山妈带着山娃利用业余时间一起播种、除草、施肥……高高的钢架上挂满了长长的豆荚和丝瓜;青青的辣椒、紫色的茄子在肥厚的叶底下悄悄的“膨胀”;玉米如密林、花生似绿海……来访的人得知是孩子们的“杰作”,都赞叹不已。

2021年暑假,农场一片丰收的景象,成熟的果实亟待采摘。可是,由于受新一轮疫情影响,学校又推迟开学,导致这些时令农产品滞销,让山娃们犯了愁。山爸山妈和山娃们随即召开线上“家庭会议”,大家一致决定通过义卖“捐资助学”。盱眙县爱心公益协会积极联系场地,为校园“爱心家庭”种植的农产品找到了销路。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欢迎,新学期贫困的同伴又有了一笔特别的资助,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仇集中学党支部在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中,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紧抓“实”字,突出“深”字,积极为教育谋发展,为学生谋福祉,不断创新创优,改善育人环境,在实实在在行动中争做先锋,让教育变得更有温度。

“每一名留守山娃都是一颗需要精心呵护的幼苗,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谁也无法代替。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付出我们最大的努力,在无力改变他们留守的状态下,尽最大可能让留守山娃感受到温暖与幸福,让他们内心逐渐变得更强大,为他们点亮梦想与希望的明灯!” 这是仇集中学全体山爸山妈们共同的心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仇集中学山爸山妈在关爱留守山娃的路上一直坚守着……(王亚平)

融媒体编辑:宋莹莹

责任编辑:管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