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全民健身的群众基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意见》不仅为加快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石,也补齐了目前全民健身存在的短板,夯实了全民健身的群众基础。

补短板,随时随地可锻炼。近日,“冯巩大战”冲上热搜,但也引发对于当前足球环境的思考。中国有14亿人口,但足球注册运动员少、足球场地少等因素,从根本上制约着足球运动发展质量。江苏开启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5年内将新建社会足球场200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达到1片,使得绿茵场不再遥不可及,让更多青少年可以课余时间随时开一局。为了让更多群众参与锻炼,《意见》提出,在5年内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社会足球场等健身设施,加强乡镇、街道健身场地器材配备,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今后无论是跳广场舞、踢足球、打乒乓球,广大群众都可以出门就约。

强组织,普及参与“冷项目”。今年北京冬奥会的火爆,让冰壶、高台滑雪、花样滑冰等项目成为热门运动,许多观众跃跃欲试。但是要带动三亿人真正参与冰雪运动,还需要降低门槛、扩大圈子。《意见》提出,要建立国家队、省队运动员进校园、进社区制度,现役国家队、省队运动员每年要在中小学校或社区开展一定时间的健身指导服务,这将为冷门运动项目的推广起到示范作用。目前各地也积极开展“滑雪进校园”活动,结合专业运动员进课堂,把体育课搬进滑雪场,让冬奥会之后冰雪运动保持热度。

造氛围,培育终身运动者。目前中国的手游人口超过5亿,但是体育锻炼人口比例明显不足,相较游戏,体育似乎缺乏“群众基础”。《意见》指出,到203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要达成这一目标,首先要培养终身运动者,聚焦青少年群体展开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让每个青少年较好掌握1项以上运动技能,学校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聚焦体育消费,重点发展水上、山地户外、马拉松、自行车、击剑、搏击等引领性强的时尚运动项目,以赛事项目带动城市消费和全民健身。聚焦传承体育文化,举办武术、龙舟、围棋、健身气功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赛事,让不同年龄段的群体都能参与丰富的体育活动,成为体育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

“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警惕文明病,不做东亚病夫,今天听来仍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国民是国家的基础,每个中国人的健康则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让每个人爱上体育、健康一生。(贾亚群)

融媒体编辑:童淮玉

责任编辑:宋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