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2.5天休息制度背后的新意

4月11日,江苏省南京市试行每周2.5天休息制度。进入3月以来,全国已有多地推出“2.5天休息制度”。3月19日,江西省文旅厅发布消息,今年二季度将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3月24日,有媒体报道浙江省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鼓励实施一周4.5天弹性工作制。

无论是“2.5天休息制度”,还是试行周末2.5天弹性休息,抑或是一周4.5天弹性工作制,大体上都能统称为“2.5天小长假”,也就是“周五下午+周末”的调休方式。

这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新概念。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此后,10多个省份也出台了鼓励2.5天休假的意见。

如今,多地再提“2.5天休息制度”,有着更多的新意。

全国乃至全球的疫情防控形势出现了新变化。当前,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境内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各地生产生活秩序正在有序恢复,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成功经验,注入了信心和勇气。这样持续向好的防控形势,推动形成了促进消费的小气候。

这是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系列新举措之一。2月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扩大消费是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无论是发放消费券,还是主要领导带头下馆子、逛商圈,抑或是试行“2.5天休息制度”,出发点都在于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做好消费大文章。多出的“0.5天”,扩大了周末出行的半径,也延伸了消费的时间段。可以预见,文旅、餐饮、交通等都将成为受益者。

这其中还有着推动产业升级的新思维。以南京为例,“2.5天休息制度”所在的“新消费行动计划”中,包括推动5G终端消费,发展网红、直播经济,推动商业数字化,打造夜间经济品牌等。数据显示,1至2月份,我国线上消费和智能经济大幅增长,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潜力和良好发展势头。众所周知,市场循环有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消费,另一个便是生产。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产业消费“双升级”无疑是进一步畅通市场循环的关键举措,也无疑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能。(复言)

融媒体编辑 童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