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阴:“硬核”装备为农业生产“添翼”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明确“主抓补短板、力促全程化”的工作思路,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工作得到有序、有力、有效推进。目前,淮阴区稻麦生产机械化水平为83.56%,农田里,利用新技术、新装备的科技农业生产图景正徐徐展开。

用好农机购置补贴 促进农机新设备推广

春耕时节,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辛勤耕耘的身影,一派生产繁忙景象。种田大户朱士双正驾驶着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在田间撒肥。朱士双在古寨村流转了500亩土地,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先后购置了植保机、拖拉机等机械,从播种施肥、喷洒农药到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两三天可完成500亩小麦的施肥作业。

据介绍,淮阴区通过农机具购置补贴,激励农户推广应用新设备、新技术,发挥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根本作用。2019年新增拖拉机、旋耕机、联合收割机、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等各类现代农业机械800多台套。农户们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收入也大大增加了。“我流转了500亩土地,主要是种植一麦一稻,因为都是机械化作业,人工成本也不高,一年下来收入还可以,一年毛利润能有120万元。”朱士双满脸笑容地说。

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引领 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

三树镇的田间地头,一台台农业机械在田地里来回穿梭,喷洒农药。江苏农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东幸分公司在三树镇流转了8000多亩土地,主要开展一麦一稻的种植,利用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也给当地农业生产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全程机械化对粮食的产业也有保证,去年小麦单产达到960斤。同时,我们也在给周边农民进行农机操作、种植技术等方面的培训,起到一定的引领示范作用。”该生产区负责人谭军说。

在推进过程中,淮阴区以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培育为抓手,大力推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据统计,仅2019年全区新增稻麦种植型家庭农场120多个,新流转土地3.1万亩;新增从事稻麦种植的农民合作社17个,新流转土地近3万亩;借助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项目的实施,新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34个,逐步形成以创翔植保、帮农打捆等为代表的一批“能力强、技术优、效益高、服务好”的新型经营服务主体,全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服务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重点扶持指导 掀起示范区创建热潮

2019年,在省级安排财政扶持资金350万元的基础上,淮阴区财政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和区级预算安排资金累计800多万元,用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重点扶持粮食生产薄弱环节补短板、示范镇(街道)创建、核心区建设等方面。下一步,淮阴区将通过行政推动、资金扶持、技术培训、宣传引导、典型示范、辐射带动,选定万亩示范方和千亩示范片,选派机艺专家,加强核心区建设技术指导,主推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等新技术,在全区掀起示范镇创建热潮,为示范区建设夯实基础。

“创成了马头、刘老庄、三树三个示范乡镇,在耕种防收多个环节,已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今年我们还要再创成三个示范镇,通过典型示范,来以点带面,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步伐。”淮阴区农业农村局农机管理科科长石雪峰说道。(张儒家 刘须连 王荣荣)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