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强富美高 决胜全面小康-百村】王安村:“一手差牌”打出“王炸威力”

两年前,位于淮安区博里镇的王安村是真穷。村集体用唯一的资产——废旧小学,复垦出6分地,租给村民种稻麦,每年收取的200元租金,就是村集体的全部“家底”,而村集体多年遗留下的外债却高达70多万元。

吴井峰是土生土长的王安村人,在镇上以经营饭店为业,有能力,会苦钱,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被村民们推举担任新一届村党总支书记。面对王安村的“一手差牌”,吴井峰感到:“这根‘接力棒’,重若千斤。”








出乎村民意料的是,正是这样“一手差牌”,在吴井峰手里,“几张牌”一亮,竟然被打出了“王炸”的“威力”——

“第一张牌”,装路灯。吴井峰上任之前,村集体也曾几次动议,想给一到夜里就黑漆漆的村庄,装几盏路灯。问题是,村集体的“钱袋子”囊中羞涩,账面上空空如也,每次动议最终都“胎死腹中”。吴井峰上任之后,自有高招,动员既是同村村民,又是在外创业小有成就的妹夫带头捐款,其他创业能人纷纷响应。经过测算,全村需要安装路灯312盏,所需费用除捐款外,还差8000元。吴井峰二话没说,自掏腰包,补齐“缺口”。几天后,312盏路灯全部安装到位,星夜的王安,从此有了方向。

“第二张牌”,搞试点。王安村人口不多,耕地不少,15个村民小组的耕地加一块,有3014亩。吴井峰带着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做工作,从其中的3个村民小组流转土地729亩,创办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不久,合作社又从邻村流转了土地300亩。吴井峰带头入股50万元,3名村干部和部分村民紧随其后,以资金、土地等形式参股,种稻种麦,同时引入“虾稻共生”种养模式,所得收入进行二次分红。仅2019年一年,就带动村民增收50多万元,合作社赚得的纯收入则超过了30万元,帮助王安村摘掉了“经济薄弱村”这顶“穷帽子”,土地流转

“第三张牌”,挖潜能。搞土地流转试点,引入“虾稻共生”模式,既让王安村村民尝到了脱贫致富的甜头,也使王安村在全区声名鹊起。区里决定,将王安村纳入全区“集成改革”试点范畴,先后给村里配备了无人机植保设备、收割机,新建了标准化烘干房。看着眼前的设备、设施,吴井峰带领下的村两委班子,又想出了新的致富之策——向对边邻村承接农忙业务。“我们算过了,植保、收割、粮食烘干,一年下来,至少能为村里增收10万元。”吴井峰高兴地说,王安村的虾稻米也已经通过了绿色无公害检测,正在申请注册商标,村里准备上马大米加工设备,借助线上销售渠道闯市场,走品牌化发展战略。

“搞线上销售,我有经验,每年我的小尾寒羊养殖场出产的羊肉,绝大部分都是通过电商渠道,这条路走下去,错不了。”回村创业的“硕士羊倌”、担任村会计的马国龙,对吴井峰提出发展思路表示赞同,对王安村的小康之路充满信心。

融媒体记者 王正道 曹政 杜勇清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