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老茶场发“新芽” 小山村换“新颜”

一垄垄茶树青翠欲滴,一排排苗木郁郁葱葱,白墙黛瓦的农居错落有致,馥郁芬芳的茶香飘散空中……走进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一派迷人的茶乡风情扑面而来。始建于1958年的黄花塘老茶场通过革新技术、健全机制焕发了新生机。不仅茶叶生产主业不断壮大,农户收入不断提高,而且村容环境显著改善,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而几年前,这里还是茶园荒芜、农舍简陋的景象。“2012年左右,茶场效益不好,农户大多外出打工。”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茶场党总支书记董武林恍如隔世。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黄花塘镇茶场生产的茶叶畅销省内外。随着时间推移,老茶场品种单一、技术落后的问题愈发凸显,加上外来茶叶的冲击,效益每况愈下。

想翻身必须先改变。2019年,茶场主动“减负”,将茶叶种植分包给8家经营主体,自身只负责茶叶的收购、加工和销售。负担轻了,收成却多了。通过收取土地租金和赚取加工差价,如今茶场每年可收入140多万元。变革经营体制的同时,茶场不断革新生产技术、丰富产品种类,2019年以来,淘汰产能较低的绿茶生产老旧设备,新增设一条红茶、一条绿茶连续生产线。茶场从原来绿茶唱“独角戏”,变成绿茶、红茶、白茶“三足鼎立”。受疫情影响,茶场今年采取“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模式,以“直播带货”的形式进行销售,一天销售额高达13.7万元。除了生产茶叶,茶场还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虾稻轮作500亩、果树种植300亩,农户因此平均每亩年增收2000余元。

产业兴旺的同时,茶场的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淮安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改善茶场群众居住环境,在茶场的布局优化、农房改造、公共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完成房屋立面改造、生态边沟、农家乐、文化中心、星级公厕、8个特色公园和3.7公里沥青路的建设任务。与此同时,安装67盏路灯,新建5口机井及其配套动力电,建设1500米茶园供水管网和两个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清淤扩容6口塘坝,清理干渠3000米,清理意杨8000多棵,拆除弃用猪圈80多个。如今,茶场住户全部完成改厕,用上了统一供应的清洁、安全的自来水。

在立足茶产业和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上,淮安市住建部门引导黄花塘镇茶场积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围绕让游客“有的住、有的吃、有的玩、有的看、留得下”等方面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淮安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帮助茶场设计了《黄花塘镇茶场实用性村庄规划》。《规划》围绕环线区域游、支线深度游,聚焦茶产业、养生、农耕等主题,为茶场发展明确了方向。目前,围绕规划布局,茶场正在积极推进8家经营主体运营,每家新上1-2个独具特色的文旅项目,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幸福、环境宜人的茶乡新画卷徐徐展开。

融媒体记者 梁宝华

融媒体编辑 宋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