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悦见淮安】聚力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 淮安描绘扬优成势发展新图景

编者按 过去的五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淮安综合发展质效显著增强,国家及省级重大战略有力实施,实体经济根基持续巩固,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人民群众生活持续改善,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市域治理体系加快构建。本报从今日起推出“这五年·悦见淮安”专栏,以点带面、见事见人,展示淮安重大发展成就,反映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高架通、高铁来、城市美、产业兴。市第七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五年,淮安找准发展路径,明确发展方向,聚焦“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发展定位,走出扬长避短、扬优成势的特色发展之路。

精彩闪回:

高架通车一路“直刺”

2019年12月15日,一个注定载入淮安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长48公里的内环高架正式通车,淮安方言“直刺”顿时成为网络热词,形象喊出人们说走就走、一路畅行的痛快淋漓的感觉。“通车那天,我特意开车带着父母在高架上兜了一圈,内心是满满的自豪。”市民陈先生说。

作为淮安建市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城市交通建设项目,内环高架由“一环、两射、一联”组成,沿黄河路、西安路、延安路、迎宾大道、宁连路和国道233等6条道路布设,共设置6个大型互通、37对上下匝道、2条进出高铁站匝道,2次跨越新长铁路,相交城市道路106条。

内环高架搭建起城市各功能片区之间、中心城区与高铁站等重要节点之间的快速通道,促进要素流动,实现市内交通与市际交通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增强了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标志着淮安进入立体交通新时代。

数据链接:

发展成绩一路飘红

内环高架不仅提升车速,更见证发展速度。过去五年,我市聚焦“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发展定位,产业更兴旺,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五年来,我市“333”主导产业体系加速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食品、新型装备制造三大工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应税开票销售近6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较5年前增长133%,共创草坪实现全市民营企业主板上市零的突破。数字化联合图审、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等获国务院点赞表扬。

五年来,我市首提首倡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台商论坛、食博会、淮河华商大会等活动影响力持续增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

五年来,我市城乡人居环境实现持续性转变。聚力建设“江苏美丽中轴”,获批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城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位居全省第二。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在全省率先编制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和碳达峰行动方案,国省考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五年来,我市稳步推进就业创业,开展“创富淮安”行动,市场主体数突破70万户、较5年前增长130.65%,城镇登记失业率实现“5连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分别增长32.91%和37.79%,提前一年完成省定“十三五”脱贫攻坚目标。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实现“11连增”,医保实现市级统筹,国家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中期评估居全国第三位,基金监管综合指标排名全省第一。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在全省率先建立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模式,教育现代化省级监测得分保持苏北领先;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2018年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特殊群体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城乡覆盖率达93%,基本建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发展实践:

一张蓝图“久久为功”

累累硕果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精耕细作。近日,第七批次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名单公布,我市上报的11个村庄全部通过验收命名,占全省的26%。至此,我市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总数达24个,一步跨入第二方阵。

近年来,我市围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要求和目标,并将此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建立健全工作推进和服务帮办机制,集聚要素、扎实推进,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乡村风格。

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这是淮安特色田园乡村创建的秘诀,更是淮安发展的指导思想。注重错位发展、以特取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深入推进以思维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等为重点的集成创新;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突出做好对接上海、宁淮挂钩、淮昆合作和日韩拓展等开放文章;持续优化市域空间布局,抓好城市形象和能级提升、农村环境整治和农房改善,打造清新、自然、疏朗的城市气质和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特质;始终坚持以百姓心为心,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新闻1+1

从山东嫁到淮安的尹淑艳:

绿化好吸引父母在城南买了养老房

城市发展,百姓感受最强烈。市民尹淑艳老家在山东枣庄,5年前嫁到淮安。刚开始,她家里人对淮安并不“感冒”,尤其是不通高铁,更让家人很在意,“300多公里路,以后回趟娘家都难。”尹淑艳始终记得出嫁时母亲的不舍。不过,这种不舍并没有持续太久,2019年12月16日,徐宿淮盐铁路正式通车;一年后,连淮扬镇铁路全线通车,淮安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区域重要高铁枢纽地位基本确立。

交通发展,让尹淑艳的个人生活发生巨变。“以前回趟娘家,开车要4个多小时。不想开车的话,则必须坐两个多小时的汽车到徐州,然后换乘高铁,非常麻烦,一年能回家一次就不错了。现在高铁通了,早上出发,不到中午就能到家,周末没事都能回去看看。”尹淑艳说,高铁开通只是淮安发展的缩影,“这五年,父母每年来探亲,都会感叹淮安变化太快。前年,他们在城南买了房,说淮安绿化好、有前景,等退休了就来淮安养老。”

融媒体记者 王舒

融媒体编辑 宋莹莹

责任编辑 管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