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清江浦:“三勤三多”工作法助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

近日,村民韩长用兴高采烈地来到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黄码镇政府,送来一面 “心系百姓为民着想、务实办事解民忧”的锦旗,虽不是荣誉表彰,却也彰显了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深刻内涵。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的接续办好,黄码镇总结出了勤上门多宣传、勤整治多管理、勤争取多用心“三勤三多”工作法,做到用点滴服务托起民生幸福,用“铁脚板” 守护百姓幸福。      

       

勤上门多宣传,老街焕新颜

黄码镇主干道叫武黄路,这条路仍然保留着上个世纪90年代集镇的样子,村民都叫它“老街”,这里集聚着小餐饮、小超市、小作坊等各种传统服务业业态,承载了3.68万农村人口的衣食住行。“老街管理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村民幸福指数。”运西村处于老街的起始段,党总支书记汪进每天清晨都要走走看看。

“老街的三分之二都在黄码村,管理压力非常大,一周安排3天由志愿者不定时沿街巡查,有店面外溢、有乱晾乱晒的问题就扣1分,没有就加1分,积累10分可以换家庭日用品,兑换现场设置在人流量大的地方,目的就是想达到口口相传的效果。”黄码村党总支书记许亚东正向老街商户发放积分制管理宣传手册。

67岁的五金店铺老板老李正在忙着清理门前的“一亩三分地”,“以前叫做各人自扫门前雪,现在啊,叫‘门前五包’,包得好、包得到位还有奖励,不仅办了实事,还得到了实惠呢。”

   

勤整治多管理,废渠变清渠

“沟渠整治不仅让农田灌溉有保障,还提升村庄颜值,废渠变清渠,鱼虾也多了起来。”在黄码镇三乐村,提起六支渠整治提升工程,村民钮洪伟很是满意。

“每年七八月份,是农田灌溉的高峰期,提供灌溉水源的六支渠,水草茂盛,杂草几乎挤占了整个河道。”黄码镇村建站工作人员万家宝介绍道,今年以来,黄码镇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聚焦基本农田灌溉和支渠整治等问题,按照无堵塞、无黑臭积水、无漂浮物,保障支流畅通“三无一保障”标准,对镇域内支渠进行地毯式排查,及时对长年淤泥上浮、垃圾杂草缠绕的沟渠清淤疏浚,同时积极开展常态化督查管理,经过治理后的支渠成为美丽的景观。

       

         勤争取多用心,荒地变球场

姚湾村村部门口的村民体育场与城市社区的体育场地相比也毫不逊色,每天都能看到前来健身村民的身影,踢足球、打羽毛球、跳广场舞、健步走、跑步……全民健身成为姚湾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以前这里是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建成了体育场,我家儿子一放学就要和同学到这里踢足球,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减少了许多 。”说起家门口的体育场,家住姚湾村村民潘井军感慨万千。

“像这样的体育场地换了以前想都不敢想,我们村今年才刚刚脱贫,但是集体经济仍然非常薄弱,作为村负责人,看到村民没地方活动,内心也着急,镇领导带着村干部跑相关部门去争取,最后市相关部门将这事列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为村里配备了很多器材, 这里已经成为全镇最好的活动场所。”说起这事,村主任王连喜满脸自豪。高标准的“15 分钟健身圈” ,让姚湾村民走出家门就能拥有高质量的健身场地,下一步黄码镇将通过吸纳社会资本以及对上争取“双结合”的方式,再建设 5 个村民健身场所。

据悉,自从黄码镇“三勤三多”工作法运用以来,解决了群众诉求83件,矛盾纠纷67件,实施了河道整治、道路亮化等惠民工程32件,真正践行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理念,切实保障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杨丽)

融媒体编辑 童淮玉

责任编辑 潘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