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端午节 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门插艾、包粽子、编红绳、挂鸭蛋……端午节在很多人记忆里,是妈妈在水桶里泡着的青粽叶、是外婆缝制的五彩香包、是娃娃们洗着艾叶澡的欢声笑语、是锣鼓喧天中龙舟划桨的激荡画面。如今这些老民俗还有多少人能够将它们记住并传承下去?日前,记者走访了我市不同年龄段的市民,看看他们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打开”传统文化,大展身手包粽子、划龙舟、做香包、穿汉服……将传统文化符号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在满满的仪式感中过端午。


       60后许培林: 片片粽叶,包裹真情

端午节前,“爱操心”的老许又变得忙碌了起来。不到早晨六点钟,在收拾完家务之后,他将双拐在助力车的后方固定好,一路上唱着属于自己那个年代的歌谣驱车驶向了农贸市场。“早点去能多买些新鲜的粽叶,明天要去社区和大伙儿一起包粽子过端午呢。”说到第二天的端午节活动,老许脸上的皱纹也变得舒展开来,谈笑间仿佛年轻了几岁。

今年60岁的老许,全名叫许培林,是小儿麻痹症患者,平日里行走都需借助拐杖的支撑或者依靠助力车代步。因为“爱操心、爱做事”,许多熟识他的人都会带上敬意称他“老许”。2016年,他组建起了一支残疾人志愿服务队,通过不断地吸纳具备一技之长的残疾人志愿者,逐渐形成了一支“专业化”的社区服务队伍。“争做轮椅上的志愿之星,用所学所会全力回馈社会”,这是许培林的初心,于是他将队伍取名“轮椅之星”。

为社区居民提供理发、磨刀、按摩、缝纫修补、保健刮痧、配钥匙、维修钟表、修小家电、测量血压、测量血糖等服务项目,是“轮椅之星”自创立之初就坚持做的志愿服务,但在这过程中,许培林逐渐发现社区的服务对象多以上了岁数的老年人为主,其中有许多人的儿女不在身边,“与其说是家里的剪刀钝了需要拿过来磨一磨,有时更多的只是想找我们聊聊天、拉家常。”许培林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发现了这一点,他才决定将传统节日融入到志愿服务中来,在给居民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今年的端午节,我们的十几名残疾人志愿者带上新鲜的粽叶和洗净的糯米,来到淮阴区北桥社区的城中花园,与这里的居民一同以包粽子的方式共同庆祝端午这个传统节日的到来。”

活动的当天,许培林还专门设置了包粽子比赛,许多居民踊跃参与,“志愿者队”与“社区居民队”的队员们各显身手,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得到了愉悦。活动结束后,这些集体共同包出来的粽子,被送到了独居老人和社区困难户的家中,“希望这些小小的粽子,可以包裹着我们的爱心,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与温暖。”离开时,许培林笑着说道。

70后方大云:一船一桨,聚力齐心

浪花飞溅,鼓声雷动,迎着绵绵细雨,大运河畔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6月23日、24日,我市首届大运河龙舟公开赛在端午节前夕举行,来自全市各界的104支队伍同场竞技,一人一桨在河面上共同划出了一幅喜迎端午的节日画卷。作为一名70后的方大云,也正是这人群中的一员,带着一群平均年龄近50岁的“老伙计”与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在龙舟赛上一争高低。

方大云所在的龙舟队有一个温暖贴切的名字“让爱起航”,队里的成员来自全市的各行各业,因为对公益活动共同的信念而聚集到了一起。“别看我们的队员年龄偏大,龙舟可不单纯只是个体力活,只要配合好,我们这些‘老船长’一样可以赛过20来岁的壮小伙。”方大云说道。

说是“老船长”,方大云确实有着这样的自信,相比许多今年第一次接触龙舟赛的新人们来说,“让爱起航”这只队伍却已经有了参加同类型大型赛事的经验。早在去年的“2019年中国龙舟公开赛(江苏·淮安站)”上,他们就已经历过一次实战练习。“去年参赛之后,许多队员深深爱上了龙舟这项集体项目,今年一听说消息,就立马报了名。”方大云告诉记者,以这样的一种特殊形式迎接端午节,寓意着生活的蒸蒸日上,对每一位队员来说都有着特别的意义。他说:“许多队员的家属带着家中的孩子来看我们比赛,给孩子们从小树立一个团结合作、不惧困难的形象,我们也会感到特别的自豪。”

80后叶晋宏夫妇:万水千山“粽”是情 乐在淮安过端午

从台北到淮安,今年是台商叶晋宏在淮安度过的第一个端午节。不同的是,今年的端午节他是在淮安的公司和家人、员工一起度过的。“今年是我在淮安创业扎根的第一年,端午节我组织了家人和员工一起包粽子、立鸡蛋、洗艾草浴。今天粽子的材料配方都是我妈妈教的,我跟我夫人一起带着员工包粽子”。25日,叶晋宏一边包粽子,一边描绘着小时候妈妈教他包粽子的情景。叶晋宏告诉记者,在台湾,端午节节庆活动也是丰富多彩,除了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喝雄黄酒之外,还有独具民俗风情的午时立蛋。“我们会在端午节当天的中午十二点把鸡蛋煮熟后,在地上立起来,立蛋成功预示着来年顺顺利利。”叶晋宏笑着说,我们小时候在台湾,家里有考生的,家长都会包粽子,预示着考试“高中”。端午节粽叶飘香,对于叶晋宏一家来说,小小的粽叶勾起的是浓浓的思亲、思家、思乡之情。“我听已经在淮安安家的台商朋友介绍,虽然台湾的节庆方式与淮安稍有不同,但众多台商早已习惯在淮安度过端午佳节,这里也成为了他们的第二故乡,这里的风土人情也深深融入他们的生活中,他们都很开心地做新淮安人。”叶晋宏妻子刘金燕说,淮安盛产大米,完全符合他们的爱之澍集团整个生物科技产业链条的发展。“我走过国内很多城市,只有淮安是最让我想留下来干一番事业的地方。”

据叶晋宏介绍,台湾粽子相较于淮安的粽子,口味选择更多。“我们公司的员工基本是淮安当地人,包的粽子用的米比较黏,台湾包的粽子米更软,还会有蔬菜水果口味的。”

“现在来淮安交通也很方便,台北和淮安之间也有直航,来回交通很便捷。我来淮安这么多次,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淮安的文化。端午节假期,我还会带家人去河下古镇、韩信祠、周恩来故居、吴承恩故居转转。”叶晋宏说,他希望未来将自身产品与淮安文化相融合。在卖出环保产品的同时,也向消费者递出一张别样的淮安名片。去年8月,叶晋宏的公司刚刚申请成功的“一饭千金”商标,就是来源于漂母与韩信的故事。“漂母在危难时刻给韩信一碗饭吃,这包含了我想传递的‘知恩图报’的道德理念。”叶晋宏说。

独在异乡为异客,但此时此刻“他乡”已然成“家乡”。“我在淮安找到了家的感觉,扎根淮安实现我的环保梦想,是我未来要和妻子携手走下去的创业路。我们从刚来淮安时的陌生,到现在的熟悉,在我们的心里淮安已经是和台北一样的故乡。我的太太就是山东妹子,现在事业在淮安,家也在淮安了。”叶晋宏聊起淮安的风土人情已是非常熟悉,充满感情。

90后音乐老师岳蒙:带孩子穿汉服 跟妈妈学做香包

90后女生岳蒙是一名小学音乐老师,目前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端午节当天,岳蒙跟她的闺蜜们,同样也是汉服爱好者的朋友们一起相约带孩子去拍汉服艺术照。“我们这个群体里都是90后还有95后,大家都是汉服迷,今天正好是端午节,是带孩子体验传统文化的好时机。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会带孩子一起包粽子、编五彩绳、挂鸭蛋,今年我跟我的朋友们商量,在今年端午节到来时,一起创新一下过节方式,一方面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一方面有点新意,让孩子们能够留下印象。”岳蒙说,用古代的礼仪演绎了传统民俗内涵也是过端午节的一种创新方式。“拍完汉服照后,我们带着穿汉服的孩子一起诵读屈原的诗词,一起在小区内向居民宣讲中国传统端午节习俗和汉服文化,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岳蒙兴奋地告诉记者。

“除了穿汉服,今年的端午节我还跟妈妈动手学起了做香包给孩子佩戴。市面上的香包已经少见了,还有不少人都不知道端午要挂香包这个习俗。”岳蒙说,在端午节之前,她就去市场买了做香包的材料和艾叶、荷叶、珍珠粉、薄荷叶。“以前这些材料在文庙附近的小店里都有卖,现在已经很难在实体店买到了,只能网购。”

岳蒙说,端午节其实是最早的“卫生防疫节”。“现在我周围的同龄人,甚至是他们的爸妈辈都不会做香包。”岳蒙说,“一提起做香包,肯定都是老一辈的人居多,大多是家里的奶奶、外婆们会给孩子准备这些。如今很多年轻人几乎都忘了这个端午节最传统的民俗。现在孩子的爸爸妈妈多是80后、90后,通过带着孩子跟老一辈学习制作香包,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化和民俗的传承。”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吴海涛

融媒体编辑 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