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文明城市 共享美好生活】我市城区农贸市场 整治提升成效显著 买菜像逛超市 一样舒心

走进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宏都农贸市场,环境干净整洁,货品摆放分类有序,文明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据市场负责人侯新礼介绍,该市场注重将硬件设施与软件管理相结合,对溢摊经营、占道经营、摊点杂乱等现象统一清理,每天进行全场消毒,采取人工清扫和机器清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卫生保洁。“环境清清爽爽,服务热情周到,我们现在买菜像逛超市一样舒心!”附近居民蔡汝盛一边购买蔬菜,一边夸赞道。

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农贸市场关系到老百姓的幸福感。今年,市委、市政府将城区农贸市场分类整治作为十件实事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近2400万元,将城区49个农贸市场列入分类整治提升范围,下大力气改善脏乱差及硬件设施老化、配套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

硬件“升优”  大力提升农贸市场硬件水平

“改造提升前,我们实地调研、摸排情况,将49个农贸市场按照基础条件、软硬件设施等分成三个档次,分类进行整治提升。”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大学城农贸市场、瑞元经典综合市场、福地路农贸市场等8家市场属于第一档次,为基本达标;新民路农贸市场、浦南路农贸市场、双和农贸市场等21家市场属于第二档次,还需提升;淮信农贸市场、青年路农贸市场、北京路农贸市场等20家市场属于第三档次,需要彻底提档升级。

借鉴“精准扶贫”模式,我市在改造资金上合理倾斜,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制定出台总体实施方案,明确21个任务清单,确定328个整治提升项目,定时间、定人员、定标准、定奖励、包实效;重点突破水产区、活禽区、豆制品区和公共卫生间等部位,提升农贸市场整体硬件质量。

活禽宰杀问题是市场管理的难点和重点。清江浦区抓住疫情防控契机,由淮安市明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900万元建设活禽集中销售点,同时在城区农贸市场全面禁售活禽,积极探索破解农贸市场管理老大难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淮安区、淮阴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生态文旅区等地农贸市场已经跟进试行。

软件“提优”  全面提升农贸市场服务水平

在升级农贸市场“硬件”水平的同时,我市更加注重提升农贸市场“精气神”,全面提升农贸市场服务水平。

针对农贸市场整体形象普遍落后的实际情况,组织设计淮安农贸市场形象标识,统一市场门头和宣传栏等,进一步提升农贸市场识别度、美观度和地方特色;对照文明城市创建标准,更换出新农贸市场公益广告3500块,清理市场内部墙面4.5万平方米。

如今,市民只要走进城区农贸市场,就能明显地感受到其经营面貌整体焕然一新。列入分类整治提升范围的49个农贸市场,标识统一显著,市场划行归市,功能分区清晰,经营行为规范,环境状况明显提升。淮安区楚州大道农贸市场、淮阴区双和农贸市场、杨井农贸市场和洪泽区四季鲜农贸市场(原华联市场)等部分市场投入资金,实施整体改造“大手术”,市场整体状况实现根本性转变。

在此基础上,我市制定文明农贸市场、文明经营户和保洁之星评选标准、评选办法和奖励标准,累计通报奖励19个农贸市场和138名个人。同时,积极探索文明礼仪标准。根据文明农贸市场创建标准,广泛征集农贸市场主办方、经营户和消费者等意见,制定发布三大类30条的《淮安市农贸市场文明礼仪》。

督查“促优”  逐步形成文明经营氛围

农贸市场整治提升是一项长期工程,持续提升农贸市场服务质量,逐步形成文明经营氛围,既为文明城市增“面子”,又为群众生活加“里子”,需要全市上下坚持不懈地努力。

近一年来,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组织市创建办、市场监管等五个部门,先后对各区农贸市场分类整治提升工作开展3次专项督查,下发督查通报,推动农贸市场整治提升工作做实做细。市市场监管局设立18个工作组,实行一个处室挂钩1个农贸市场,定人定岗定责,分片挂钩包干,及时跟踪督促整治提升工作进度。各市场主办单位积极响应,市场监管部门和68家城区农贸市场签订《农贸市场文明公约推行责任书》,农贸市场主办方和3113户经营户签订《农贸市场文明经营责任书》。

通过文明农贸市场、文明经营户和保洁之星评选活动,农贸市场文明经营氛围明显提高。淮阴区制定评选办法,由街道牵头,社区和市场主办方参与,每个农贸市场评选出3名“文明经营户”悬挂流动红旗和1户“不文明经营户”悬挂流动黄旗,激励经营户树立文明诚信守法经营意识,督促不文明经营户积极整改。

融媒体记者 张小燕

摄影 赵启瑞

融媒体编辑 曹盈

通讯员 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