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团队”的“金牌调解”——记市城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负责人孙炜

前不久,全市政法系统举行弘扬英模精神主题报告会。身为市城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负责人、当了7年调解员的孙炜,第一次站在聚光灯下,向人们讲述自己从事医患纠纷调处的酸甜苦辣。他坦言,自己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自豪。

自豪非无来由。自2014年9月受命负责牵头组建市城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以来,军人出身的孙炜身先士卒扛起开拓创新战旗,与同事们一道,以公平公正为行动准则,发挥人民调解在守护社会稳定过程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锻造构筑和谐医患关系的“淮安经验”、书写独具特色的“淮安篇章”。

去年,在孙炜的带领下,市城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捷报频传,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国家卫健委、中央政法委等十部委联合表彰为“全国平安医院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荣誉属于集体,也源于个体的拼搏和努力。两项“国”字头荣誉的背后,被誉为“金牌调解”的孙炜功不可没。

既是“金牌调解”,必有过人之处。2019年,孙炜参与调处的一起医患纠纷,可见一斑。

当时,在淮务工的刘某突发疾病入院治疗,经抢救无效去世。其家属从外省赶来后,情绪激动,要求赔偿,医患双方剑拔弩张。接到报案,孙炜火速赶往事发现场,调阅刘某病历,收集相关证据,组织专家咨询会,会商结论是:医院无过错。面对这一结论,刘某的妻子瘫坐在地,痛哭流涕:“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这个场景深深地触痛了我,过了两天,仍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孙炜回忆说,“那时候,我在想,我应该为这个不幸的家庭做点什么。”

经过反复分析研判,孙炜发现,刘某从病发到去世,医院虽然没有过错,但用人单位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当向刘某家人支付工伤赔偿。然而,电话拨通后,孙炜帮助刘某一家拿回工伤赔偿的要求,遭到刘某生前所在务工单位负责人的断然拒绝。孙炜并未就此放弃,一连三天四处奔波,千方百计找到这名负责人,历经10个小时的拉锯式谈判,达成了45万元的赔偿协议。在此基础上,孙炜再次找到医院,为刘某一家争取到2万元人道主义救助款。至此,孙炜才感到如释重负。

与突发的医疗纠纷相比,最难调解的是陈年积案。去年,孙炜接手调处了一起长达10年之久的医患纠纷。2010年,纠纷当事人杨某在医院分娩,因医生操作失误造成孩子右臂损伤,无法正常活动,纠纷由此产生,始终调解无果。10年间,杨某卖掉了房产,在上海为孩子寻医问药,同时也一直在四处奔走讨说法。

这样一个旧“疙瘩”,怎么解?孙炜有办法,以情动人化干戈。“我自掏腰包,买了零食、书籍,专门到上海去看望了杨某和孩子。”孙炜说,经过多番苦口婆心、以心换心的劝说,杨某心中的“千千结”被一一解开,后续的调解工作很快顺利完结,10年的积案最终案结事了。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孙炜就累计参与调处医患纠纷案件100余件,审核案件332件,审批赔付案件267件,所审核的赔付案件涉及赔付金额达1745万余元。

问孙炜:“调解医患纠纷这么辛苦,有没有打过退堂鼓?”孙炜的回答令人感佩,他说:“什么叫辛苦,任何一件事情、一项事业,只要全情投入,并为社会带来价值,再辛苦也值得。”

融媒体记者 杜勇清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

通讯员 一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