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印记】新四军经典战役——两淮战役

近日,记者邀请市委党史工办资料处处长成静来到淮安党史陈列馆,共同追寻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3师兼苏北军区部队在淮阴、淮安地区对日伪军展开的反攻作战。一张张两淮战役时期的历史照片,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淮阴、淮安是历史古城,也是苏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南北水陆交通枢纽。1939年,淮阴被日军占领,淮南、淮北、苏北、苏中各根据地被分割。1945年8月,日本投降,原驻淮阴、淮安的日军分别撤出,但仍有14000多敌伪驻守两淮。新四军第3师两次敦促守城伪军缴械投降,都被拒绝。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指示全军集中主要兵力夺取小城市及广大乡村,扩大与巩固解放区。8月24日,毛泽东又专电指示华中局,要求“迅速设法占领运河沿线及串场河沿线各城市,将苏中、苏北、淮南、淮北打成一片”。根据中央和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的部署,新四军第3师在苏北机动作战,迫使敌伪向主要点线集中。而长期盘踞在苏北的伪军潘干臣、吴漱泉等部据守淮阴、淮安县城,负隅顽抗。第3师决定集中主力攻取淮阴、淮安,发起两淮战役。

根据敌我态势,新四军军部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战法。以位置距两淮最近的第10旅和地方武装攻取淮阴,然后以相继赶回的第7旅、第8旅和地方武装攻取淮安。前线由洪学智统一指挥。

淮阴、淮安防御体系完备,易守难攻。洪学智首先攻打的是淮阴城,以第10旅第28团担任主攻,集结于城东和东南,第3师特务团、射阳县独立团、淮海军分区新2团从城南、城西、城北三面实施包围,负责助攻。9月6日下午2时,攻城部队发起总攻,通过事先挖好的地道,将一口装有一枚千磅航空炸弹的大棺材送到东北角城墙下,成功实施了爆破。各突击分队迅即发起猛烈攻击,仅5分钟即登上城头,并打退敌人多次反扑,进入纵深区。师特务团从南门发起冲击,虽伤亡很大,仍前仆后继,架起云梯全力登城。下午3时许,第28团第2营第4连直捣敌指挥部,击毙了潘干臣。下午3时30分,城内守敌投降。敌数百人从西北突围,也被第30团、射阳独立团全歼,战斗结束,淮阴城解放。战后,陈毅代军长从延安发来嘉奖电:“淮阴之战赖我指战员奋勇用命,于短促时间内突入敌伪坚固城防,击毙敌首,解放淮阴城,为使我苏北、苏中、淮南、淮北打成一片,创造了条件,殊堪嘉奖。”

9月22日8时,第3师以第7旅、第8旅和射阳、淮安独立团8个团的兵力发起了攻打淮安城之战。炮火袭击和爆破后,各攻击部队的突击分队在制高点火力掩护下,迅速拔除障碍,发起冲击。突击队员们迅速登上城头,歼灭了城上守敌,地面部队亦相继突入城内,迅即向纵深穿插,对敌分割包围、突击,全歼伪军5000余人,吴漱泉当场被击毙,淮安城解放。

两淮战役是新四军在华中敌后进行的第一个较大战役,全歼淮阴、淮安守敌14000余人,也使苏北、苏中、淮南、淮北解放区连成了一片,扩大了苏北解放区。

融媒体记者 吴海涛

融媒体编辑 管艳

责任编辑 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