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发展心 悠悠民生情——淮安代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侧记

1月15日、16日,出席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淮安代表团认真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怀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依法履职、建言献策。

民生无小事,事事总关情

代表们紧扣报告内容,结合本职工作,代民言、说民生。

倪春玲代表说,报告给予教育的红利实实在在,但学前教育仍是教育板块中的短板,底子薄、欠账多。建议提高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学前教育的比重,加大奖补力度,用更多的投入提升学前教育整体质量。

赵建春、张笑、管晓蓉代表建议,实施优质师范生培养工程,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实力。加大苏北教育投入力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发展高质量均衡教育。提高现有教师待遇,研究同工同酬等政策,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队伍缺编问题,维护广大教师利益。支持淮安做大红色教育品牌,做好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的挖掘和传承。

王樱、潘风琴代表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医疗卫生、医保等方面政策制定实施中,要充分考虑地方实际和人民群众诉求,更加注重系统性,分层分级实施,不能“一刀切”。政府要给予政策和补贴,定向委培中医人才,引导其到基层工作,进一步推进中医传承与发展。

产业高质量,人才是关键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张龙代表建议,进一步发挥我省人才优势、技术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成果向产业转化。淮安要重视和规划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链条,发挥地方科技企业示范带动效应,尽早进入江苏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周观林代表说,招工难、人才引进难困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从省级层面加大对本科生、研究生在苏北落户的政策支持,打造苏北人才高地;强化对劳动光荣、工匠精神的宣传倡导,为工业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规划,向实用技术培训适度倾斜。

从江苏制造到江苏智造,离不开大量的产业技工人才支撑。江泽清代表认为,相比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的技能教育、技工教育依然存在突出短板。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打通技工人才成长渠道,形成江苏品牌。

姜东升代表建议,探索在“人”的层面激发国企活力的有效途径,推进选人用人市场化与加强党的领导、加强董事会建设真正结合起来,培养一支专业的企业家队伍,为国企做大做强提供人才支持。

抢抓发展机遇,再创发展优势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叠加,淮安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代表们一致认为,要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把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聚焦淮安发展的交通基础,孙蔚代表建议,在报告中增加对淮安空运、水运相关建设的支持;加快推进沂淮铁路建设,从省级层面推动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或将其作为宁淮铁路的北延线自主建设,解决沂淮铁路和宁淮铁路并线的速度瓶颈问题。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李晓雷代表说,深化“放管服”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议推动相关部门信息互联互通的平台建设,在内容整合、实时显示等技术层面进行探索,真正实现部门交流、行政审批、群众办事“一站通”。孙跃光代表建议,加强政务一体化建设和社区网格化信息建设,让所有政府部门资源融入一个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践行新发展理念,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施恩佩代表建议,加强水资源管理,强化洪泽湖水域周边市县联动协调,研究洪泽湖扩大库容的可行性,进一步节约利用水资源。史静波代表建议,针对大气污染治理,政府要牵头建立跟踪监测体系,做到精准治污。

乡村振兴是实现国家稳定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朱海波代表认为,推进苏北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关键要解决好人、钱、业三个核心问题。建议创新建设主体、房屋类型、管理方式,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顾正中代表建议,加大粮食烘干、储存能力建设力度,努力解决农村卖粮难、丰产不丰收的问题;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融媒体记者 季明稳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