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农房改善,让农民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乡村振兴标志性工程。据4月6日《新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淮安市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和农房改善工作会议传来‘春消息:去年该市共实施农房改善项目90个,可改善农户3.92万户;目前已有20264户农民受益,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19.2%;1410户省级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完成危房改造。今年该市还将实施农房改善项目166个,可改善农户5.88万户。”去年,省委要求“在3年内改善苏北30万户农村住房条件,切实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不久前,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盐城、连云港调研时,为苏北农房改善“再发令”,要求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抢滩农房改造,改出农民居住新环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看小康,首先看住房。当前苏北许多村庄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远离集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突出短板。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苏北各市尊重农民意愿,尊重乡村规律,集中编制居住点,集中建设农民住房,抓紧实施,彻底解决居住散乱、布局混乱、环境杂乱的问题;同时配套建设好交通、通信、垃圾收集处置等配套设施,同步配置好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通宜居“大动脉”,畅通幸福舒适生活“微循环”。

立足宜居宜业,释放乡村发展新动能。安居方能乐业。改善住房条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只有让农民充分享受新农村建设的“红利”,才能释放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改善了居住条件,农民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未来,畅想美好生活。在新型农村居民点选址过程中,各地充分考虑农民发展问题,多靠近民营创业园、农业产业园和旅游景区,让群众有事做、有钱挣。随着互联网在乡村的普及,年轻农民更多地考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电商物流业,催生农村新业态,拓宽增收新门道,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让自己的生活富起来。

勾勒美好愿景,打造怀乡恋土后花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既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也是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关键环节。农房改善,既保证了居住安全,又统一了建筑风格;既留住了乡愁记忆,又改善了生态环境。我们要深入挖掘农村山水、农村物产和乡土文化等资源,包括农耕体验、果品采摘、民俗体验等多个项目,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尤其注重农庄特色打造,让农房“有形象、有故事、有韵味”,吸引在外年轻人返乡创业,也为城市居民打造一片怀乡恋土的“后花园”,从而展现乡村振兴的喜人变化,用文化装扮幸福生活。

苏北农房改善已经到了关键之年,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紧迫感、以“迎难而上、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抢滩农房改善,抢位农村发展。如此,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必将会在苏北大地上徐徐展开!(李俊峰)

融媒体编辑 童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