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淮安:车桥镇卢滩村打造乡村治理示范新模式

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卢滩村依托闻名中外的“车桥战役”的红色资源优势,挖掘传承红色文化,致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积极探索实践,闯出了一条产业壮村富民推进乡村治理的成功之路,成为苏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卢滩村

该村位于淮安东乡古涧河畔,是千年古镇车桥的西大门,306县道及徐宿淮盐高铁穿境而过。全村17个村民小组,3360人;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4人;村域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60亩。

传承红色基因 牢记使命担当 党建引领增强新动力

村级发展快不快,关键要靠支部带;村级组织强不强,关键要看“领头羊”。面对新时代对乡村治理提出的新要求,2016年开始担任村党总支部书记的卢洪亮寝食不安,卢滩村的发展之路怎么走,调动干群发展经济积极性的切入点在那里?一段时间,他深入村组农户,走访了解情况,走进老干部、老党员家中,问计寻策。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在与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共识后,卢洪亮决定用红色文化激发干群加快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芦家滩阻击战遗址(车桥战役的主战场)

2018年4月2日,“车桥战役芦家滩阻击战遗址”的巨大石碑在卢滩村大地上竖立起来了。与此同时,村里通过向上争取和社会捐资的方式,筹资新建了1000平方的车桥战役展览中心,组织抢救性的收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卢滩人民以卢春萱烈士为代表的地方武装,抗击敌寇的英雄事迹,撰写了一本32集的“芦家滩革命事迹群英谱”。铺设了一条通往村部360米的“春萱大道”。挖掘卢滩红色资源,弘扬车桥战役精神,成了全村干群加快发展告慰英烈的实际行动和不竭动力。

卢滩村原村部年久老化,难以适应党员组织活动和村民办事。村党总支经过多方奔走,争取了2018年度省管党费援建项目,投资近百万建成了一栋546平方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淮安区委组织部还在卢滩村新建了200多平方米的“淮安区乡村振兴知行馆”,已接待了多次省内外大批青年干部来本村参观学习,目前正在申报与恩来干部学院挂钩对接,积极打造年青干部乡村振兴的人才培训基地。

不断探索实践 发展特色产业 壮村富民闯出新路径

卢滩村因地势低洼而被称为芦家滩。昔日传统的稻麦种植,不仅效益低下,还束缚了村民发家致富的手脚。村党总支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大力发展芡实种植。村干部积极带头种植,给村民示范引导。村里还多次举办芡实种植技术培训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本地芡实大户讲解种植技术、传授种植经验。

卢滩村大力发展芡实种植

2019年,全村种植芡实1800多亩,占全村土地总面积的85%以上。大面积的芡实种植,不仅种植户得到了实惠,而且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每亩土地承包金达到1000元以上。不少村民甩开土地的羁绊,出门务工,拿了土地租金还获得了务工薪金。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6800元,村集体收入实现28.6万元,是上年的5倍,甩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超过50万元。成功走出一条合股经营、村级管理的集体经济增收之路。

实行村民自治 开展文明创建 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针对村级治理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卢滩村党总支实行决策民主化、村务公开化,做到重大事务向社会公开,让群众知晓,请村民监督。设立公开栏,把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惠民资金、村级集体收支按月、按季度公布上墙,设立举报箱、意见箱。村委会认真按照党群议事会通过的意见和党总支的决策开展各项工作,成立由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组成“卢滩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定期邀请他们对于集体资源利用和村级的收支情况,涉农资金、扶贫资金、村级公益事业、福利事业,进行理财审计,并且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村里建有专门的治安巡逻队伍,有专职网格员负责社会治理的的网格化管理,摸清全村诸多方面的社会矛盾和信息。每个自然片邀请有威望的老同志、村干部等成立了卢滩村民事调解委员会,努力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姿态,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达到了干群关系零距离。经常性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书香家庭”“五好家庭”“模范党员户”等评比活动,激发了广大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热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卢滩村由党员干部10多人组成的突击队风雪无阻,参加了镇里组织的重要卡口防控,苦战33天,确保淮流路沿线二十多万人生命健康和安全。

蓝天与绿水同在,经济与生态共生。红色土地上的卢滩人,撸起了袖子,为建设新时代的美丽新农村,奋发图强加油干。(邓明星 卢洪亮)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