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特别报道 | 伟大出自平凡,为劳动者唱一曲赞歌

交汇点讯  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今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意义格外彰显。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江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复工复产积极有序推进,都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忘我劳作和无私奉献。

今天,我们把镜头聚焦节日坚守岗位的普通劳动者。

他是医生,从湖北战“疫”一线返回后,继续奋战医院发热门诊;她是社区工作者,节日的清晨一如往常,戴着袖章守在小区门口的值守点;她是志愿者,一大早赶往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热线的值班室;他是基层民警,疏导矛盾纠纷,落实抗疫指令,节日一样奔波忙;她是养老院护理员,心里装着的都是老人们的吃喝拉撒洗澡洗衣……

他们是广大一线劳动者的代表,以诚实劳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以日复一日的埋头苦干开创美好明天。

尊重劳动者,崇尚劳动精神。我们为身边这些平凡英雄点赞,也从他们那里汲取到拼搏向上、不懈奋斗的力量。

感染科医生:节假日值守发热门诊

李红生

穿上防护服,戴好护目镜,走进发热门诊……5月1日8点,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李红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虽然节日里来看病的人不算多,天气也热,穿防护服很闷,但疫情没结束,我们还是要做好防护,守好这班岗。”李红生说。

从医20多年,李红生早已习惯节假日坚守在岗位上。5天小长假,他要连值3个班。不过,穿着防护服坐诊,这样的经历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少之又少。

疫情暴发后,医院增设特殊发热门诊。春节期间,李红生和同事们就冲在接诊一线。“那时疫情比较严重,我到医院上班后就没再回家,怕万一把风险带给家人。”李红生告诉记者。在驰援武汉准备出发时,爱人把行李送到医院,李红生拿上行李就出发了。

李红生

回忆在武汉的日日夜夜,李红生连说“难忘”。疫情汹涌,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紧锣密鼓建设,为了救助生命,各方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病人多,我们每天工作6小时,穿着防护服来回不停地走,一天下来,衣服全湿透了。”在李红生看来,尽管身体很累,但心却常常被感动包围,医护们不怕苦累相携相助,病人的信任和理解,都让他铭记于心。

2月9日到3月17日,出征时春寒料峭,归来时春暖花开。“这一个多月的支援,让我对医生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李红生说。

回到连云港,结束14天隔离休整后,李红生和另一名医生很快就返回工作岗位。“疫情没有结束,我们作为感染科医生,应该冲在一线。”李红生说。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难忘的战“疫”经历,让李红生对当初念过的这段医学生誓言有了更深体会。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工作节奏也回归正常,但相比以前心态有些变化:“对病人更负责、对岗位更珍惜、对工作更热情。”李红生说,“医学有太多未知需要探究,我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钻研。”    

社区工作者:假期与加班画等号

左二为刘心媚

“五一”清晨,48岁的刘心媚像往常一样,戴着红袖章出现在值守点位上。一大早进出人流量大,小区门口值守人手要增加。

刘心媚扎根南京市建邺区莫愁湖街道文体社区已有15年。疫情让社区工作忙上加忙。爬楼、敲门、登记、测温、送物资,这是近几个月刘心媚连做梦都会梦到的场景。“五一”小长假,她的任务依然繁重:疫情防控、数据报送,送高风险地区来宁人员去隔离酒店……

“每逢节假日,常有个别居民趁放假偷搭违建,所以假期还要搞违建巡查。最近事情特别多,我还是社区劳动保障站站长,一名专职社保社工。社保政策性强,老百姓来咨询办事的特别多。社区人手少,事不等人啊!”刘心媚告诉记者,自己的假期,从来都和加班划等号。

右一为刘心媚

大年三十晚上,刘心媚突然接到紧急通知——南京市建邺区防控工作指挥部下发武汉来宁人员名单,当晚全部核实到位。她匆匆赶回社区,逐一上门核查信息。此后,刘心媚的主要工作,就变成居家隔离人员的核查和数据报送。最忙的时候,她一天要核实数百条信息,同时还有40多名居家隔离人员需要监测体温、生活保障、物资采买,另外还有新增居家隔离人员需要上门签订承诺书,做核酸检测。

国外回宁人员潮叠加湖北来宁人员潮,前一阵,社区接到防疫指挥部新要求:这些人员需先集中隔离,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回家。于是,刘心媚又开始和他们的家属联系,提前获悉他们的来宁日期,联系酒店,安排入住。

“他们一抵宁,就要去酒店。送联系单,和酒店签字交接,都需要社区到场。没有交通工具,就骑电瓶车。没有防护服,就穿一次性雨衣。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他们半夜回,我就半夜接。”刘心媚说,自己80岁的父亲中风卧床,她心挂两头,挤出时间还要回家看看老人。这段时间她对自己的防护要求也更严,以免感染父亲。

让刘心媚欣慰的是,这些日子虽然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但没有出过一起失误,没有出现居家隔离人员私自外出或重点疫区来宁人员脱管情况,整个社区疫情平稳,努力没有付诸东流。

“社工肩头都是责任,要能吃苦,受得住委屈。”刘心媚说。她希望这次疫情过后,社会能对社工行业多一分认同。     

志愿者:尽己所能提供援助

虞斌

一部电话、一台电脑,安静的值班室内,电话中的言语听得清清楚楚。苏州市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热线志愿者虞斌,5月1日当天先后接听6个电话,通话时间共计4个半小时。

上午6点50分,虞斌从家里出发,乘地铁、转公交,赶到位于苏州市广济医院内的热线值班室时,刚好是8点——白班开始的时间。

将近9点,第一个电话打进来。一名家长说,孩子宅在家3个月,想到返校上课后的学业压力,吃不好睡不好。根据家长描述,虞斌感觉这个孩子年龄虽小,但焦虑状况比较严重,可能需要药物治疗。于是,她要求家长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评估测试。“我还建议家长,陪孩子一起看看剧、做做游戏,缓解一下焦虑情绪,不适合再在学业上不断给孩子加压。”


虞斌

一个年轻人,查出疾病后对象吹了,做过手术后内心“很难接受身体上的残缺”。虞斌耐心开导对方,但她也明白,很难通过一次交谈就缓解对方由身体原因引起的精神痛苦。得知年轻人的家人就在旁边,虞斌又向其家人提了建议和注意事项。

因为接电话,虞斌下午1点半才捧起午饭,可刚吃第一口,就有电话进来。等到她放下电话,吃完冷掉的午饭,已经下午2点半了。

2018年5月底,心理咨询师虞斌成为这条热线的志愿者。去年11月,她因病暂停工作以及志愿活动。时隔半年,再一次走进熟悉的值班室,虞斌看到门边立着“苏州市防疫心理援助热线”的牌子,上面“抗击疫情,我们并肩作战”的红字格外醒目。她说,虽然半年没参加志愿活动,但一直在工作群里关注热线动态,伙伴们还接到过来自武汉的咨询电话。

可能是节日的缘故,5月1日白天的电话不算多。不忙的时候,虞斌翻了翻前一阶段的工作记录。“一些原本有心理问题的人,如果能够跟朋友一起玩,或者出去跑跑步,状况会好一些。但因为疫情,他们感到‘无法逃离’,导致焦虑等症状加重。”她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因疫情而间接产生的心理问题逐步减少。”

这位累计提供500多个小时心理援助服务的志愿者说:“既要跟对方共情、体会对方的感受,也要及时抽离出来,迅速进行理性分析判断。说实话,我一天下来蛮累的,但想到帮助了别人,也感到充实。”

民警:马不停蹄调解宣传

“五一”劳动节,对张家港市公安局锦丰派出所副所长祝林来说,是真正的“劳动日”。

早晨,他提前一小时来到单位,带上几位民警前往锦丰镇某售楼处。他们事先得知,这家楼盘的业主们要找开发商维权。为防止冲突,他们提前赶到现场,进行秩序维护和疏导。

事态进展比较顺利,一个多小时后,现场20多位业主的情绪稳定下来,开发商也愿意积极沟通。见此局面,祝林放心了,再三叮嘱双方保持理智后,离开现场。

祝林

随后,祝林来到辖区企业沙钢集团。沙钢是世界500强企业,也是锦丰镇规模最大的企业,有两万多名工人。锦丰镇的许多小商业和服务业,均是服务沙钢员工的。疫情发生以来,拥有大量外地员工的沙钢集团成了防疫的重中之重。祝林主动对接沙钢集团,协助企业做好疫情防控。

前不久,沙钢一名工人在公共浴室洗澡时,砸坏了浴室的电视机。问其原因,他说“我太压抑了,我压力很大,很烦躁”。这名工人的行为引起祝林的关注。他意识到,人们在疫情期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1日下午,他特意到企业拜访,沟通如何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防止过激事件再次发生。

祝林中午回到派出所稍事歇息后,接着处理更加繁琐的两项工作。一是走访检查辖区内的宾馆和饭店,督促他们对客人做好登记、测量体温、查看苏城码。正值小长假第一天,祝林心里绷着一根弦,生怕这些营业场所会有疏漏。二是要落实防疫指挥部下发的防疫指令。对十几名来自重点地区的外来人员,他要一个个通知到社区,对这些外来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并加以重点关注。

锦丰是张家港第二大镇,企业众多,辖区8万多居民中,外来人口就有4.6万。镇上的疫情防控压力不小,民警们的工作量也猛增。

左一为祝林

1985年出生的祝林,在父母眼中还是个孩子,可在群众眼中却已是老民警了。作为一名基层民警,他常常要处理辖区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沟通能力、劝解技巧成为这个职业的一项必备技能。祝林说,他原本不爱说话,走上工作岗位后,整个人都变了。在12年的职业生涯中,每天和居民打交道,家长里短、维护治安、扫黑除恶……祝林攒了一肚子的故事,崇高的职业使命感也融入了他的血液中。 

护理员:养老院就是我的家

李霞

49岁的李霞是南京市栖霞区颐养院的一名护理员。“五一”这天她当班,早起、上班,开始忙碌的一天。

走进熟悉的院落,一楼,6个房间,12位老人,是她的岗位和职责。照例,这一天从搞卫生开始,麻利地叠被、扫地、擦桌后,李霞拎着酒精壶给洗手间、电梯间、公共区域扶手消毒。“消毒让大家的清扫工作又多了一项内容,3个月下来,习惯成自然。”李霞边消毒边拾掇,这里的每个角落她都熟悉,像自己的家一样。

右一为李霞

“早啊,李霞!”93岁的陈爷爷是一位盲人,不过听到动静,他就知道护理员李霞进来了,因为李霞已照顾他9年。9年前,李霞从一家企业辞职,改行做护理员,没想到,一干就干了这么久。

“今天周五,澡堂开放,要张罗给不能自理的老人洗澡。明天分批洗衣服洗床单,一般20天换一次床单被套,不爱干净的,半个月就要勤洗洗,反正只一条——不能有怪味,这是养老院好不好的第一标准。”李霞说,到了夏天比冬天还忙,老人每天要洗澡,下午全部用来洗澡、洗衣服。

“天热了,我负责一楼,灭蚊灭蝇又要开始了。”李霞念叨着最近要干的事儿。作为护理员,她的概念里没有节假日,越过节越忙。

作为栖霞区公立养老院,这里住的大多是辖区孤寡、五保老人,由政府兜底。不少老人没有直系亲属,护理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老人也好,残疾人也好,他们都很依赖护理员。特别是这次疫情,全封闭管理,我有整整31天没回过家,大家朝夕相处,感情更深了。”李霞笑着说,她摸透了每一个人的脾气,照顾起来有讲究,有些老人喜欢“攀比”,服务时得“一碗水端平”,以免引发矛盾。有些老人喜欢出门逛逛,封闭期间就闹脾气。李霞把新闻讲给他们听,带着他们在院子里散心。

“做养老护理员,一定要有耐心和爱心。”9年里,李霞服务过近200位老人,为40多位老人送终。去年,李霞被评为栖霞区“最具爱心护理员”。李霞说,她和其他护理员一样,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要做合格的护理员,让老人满意,让亲属放心。    

交汇点记者 刘玉琴 唐悦 徐冠英 刘霞 白雪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原标题 五一特别报道 | 伟大出自平凡,为劳动者唱一曲赞歌

融媒体编辑 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