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出行折射城市文明

5月8日,中国江苏网刊发题为《绿色发展点亮美丽江苏 中国石化江苏石油打造“零污染运输通道”》的报道,对中石化江苏石油深入推进绿色企业建设的措施及成果进行了全景展示,其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价值值得点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至今日,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行业领域,抑或是部门单位,“两山”理论既是行动指南,也是根本遵循。不过,就公民个体而言,笔者以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首先应从低碳出行做起。

低碳出行,顾名思义,是一种降低“碳”的出行方式,即在出行中,主动采用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交通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出行渠道变得更加畅通,用以出行的交通方式也已趋多元,或步行,或骑车,或公交,或地铁,或自驾,凡此种种,可谓是“条条道路通罗马”。毫无疑问,选择何种交通方式出行,是一个公民的自由。然而,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上观照,公民对出行方式的选择是否遵循了“低碳”原则,折射的却是城市文明。

低碳出行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素养。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不难发现,“文明”在现代汉语体系中指的是一种社会进步状态,其与“野蛮”一词相对立。文明日启,“风”清“俗”美。时至今日,“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低碳出行不过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最基本要求和最直接体现。很显然,人是一座城市的“细胞单元”,人的文明程度,映射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基数。在多元化出行方式面前,是“随心所欲”还是“因事制宜”,既考验作为个体的人的品格修为,也考验其所在城市对市民道德的日常涵养。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我们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面对出行交通方式的选择多样化,那种不问是否低碳、但求快捷舒适的行为举止,只会是“与文明无关,和野蛮有染”。

低碳出行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发展理念。毋庸置疑的是,低碳出行并非人们与生俱来的行为习惯,需要从意识的确立起步,假以时日,使意识付诸行动,进而“习惯成自然”。在此期间,一座城市的倡导和引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座文明城市,必先将绿色发展理念浸入血液、融入肌理、化为骨髓,而后方有倡导绿色发展之氛围、涵养低碳意识之土壤、引领低碳出行之方式,让低碳出行在整个社会蔚然成风,并化作时尚之美。据此而言,公民低碳出行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城市绿色发展理念的“润物无声”,离不开公民个人良好行为意识的“持之以恒”。

低碳出行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担当精神。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计,每一座有担当精神的城市,必定胸怀全局、着眼长远;每一座有担当精神的城市,必定绿色先行、低碳做起;每一座有担当精神的城市,在倡导低碳出行的路上,必定是“勿用扬鞭自奋蹄”,决不会“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换言之,低碳出行不仅需要城市在绿色发展之路上主动出击,也需要公民个体唤醒行动自觉,忌“纸上谈兵”“画饼充饥”,应“身体力行”“点滴做起”。正所谓,“一人能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一座山”。低碳出行,唯有响应者众、同声相求、并肩前行,才能成就千百个绿色城市,共绘出一个美丽中国。(杜勇清)

融媒体编辑 童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