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全面小康·红色村镇 小康之路】运铎精神代代传 金南今朝更绚丽

【红色记忆】被誉为“中国保尔”的吴运铎,曾经在金湖县金南镇战斗过。金湖县党史专家马国顺认为,吴运铎为“红色金南”乃至金湖人民留下了三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首先是忠诚于党。吴运铎的自传回忆录《把一切献给党》,回顾了他一生的经历。抗日战争爆发后,吴运铎认识到革命是唯一的出路,毅然参加了新四军。从此,吴运铎开始了枪炮制造的工作,并一生为之奋斗。

其次是攻坚克难。1941年9月,吴运铎奉命到当时的高邮县金沟区平安乡小朱庄(位于现金南镇)创办兵工厂。一切从零开始,他自制了车床等土设备,收集破铜烂铁作原料,利用废钢轨制作冲床,终于组装出年产60万发子弹的兵工厂。“在这样的条件下,吴运铎不忘创新,造出了射程达540米的枪榴弹,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马国顺说。

最后是勇于牺牲。1942年,为了造迫击炮弹,吴运铎冒着生命危险从旧雷管中挖取雷汞原料,但雷管突然爆炸,他左手炸断、左眼炸瞎。但是,在病床上他仍然不忘设计工具和机床,并绘制草图。伤口未痊愈,就一再要求出院,投入军工生产。“把生死置之度外,这样的精神穿越了时空。”马国顺说。

【亲历者说】高邮县金沟区平安乡小朱庄,如今在金南镇只能找寻到大概的位置。

顺着村民的指引,记者来到曾经的兵工厂旧址,远远望去,这里已是良田覆盖、绿树掩映,除了一块小朱庄兵工厂遗址的文物保护牌匾,再也看不出曾经的印记。小朱庄的地名,随着岁月流逝已经模糊,但吴运铎在这里留下的开拓创新的精神,却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在距离兵工厂旧址不远的金南镇振泰电缆公司,一个从无到有的创业故事在这里续写。金南镇经济发展与建设局副局长袁爱堂回忆,1977年,金南镇学校教师茆同江带头创办乡镇企业全兴电缆厂(振泰电缆前身),创办之初只有8个人、2万元资金,技术基础为零。“时光倒回79年前,吴运铎在金南镇创办兵工厂时,仅有9名战友,机器、原料一无所有,茆同江他们当时创业也是同样的情况。”袁爱堂说。

白手起家,谈何容易!茆同江用吴运铎的故事鼓励大家,组织工友走出去学习,把技术人员请进门辅导。经日复一日的技术攻关,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在市场上逐渐打出名气,全兴电缆厂成为当时金南的“明星企业”。

当时,高光的线缆产业吸引着金南越来越多“能人”的目光,一时间,金南镇线缆企业发展到十几家。袁爱堂回忆道:“随着规模的扩张,企业产值上来了,但是,由于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企业利润却下降了。”

敢于创新的血液,在金南人的血管中流淌。严酷的竞争下,江苏宇航特种电缆公司脱颖而出,带领金南镇线缆产业跳出粗放发展的泥淖。

“宇航特种线缆公司总经理名叫闵习华,曾是全兴电缆厂的车间主任。他平时话虽不多,却特别能钻研。”袁爱堂说,闵习华离职后,选择去上海电缆研究所进修,提升自己能力。1999年,学成归来的闵习华创办了江苏宇航特种线缆公司,他坚持以“特种”为切入点、以“创新”为驱动的理念,研发的“100Ω差分高速屏蔽电缆”通过国防科工委鉴定,产品属国内首创,在世界上领先,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行业,企业成长为名副其实的“高新特精”企业。

在榜样的带动下,被称为“线缆之乡”的金南重现昔日辉煌,逐渐形成了以堃阳自动化、利文机械为代表的机械产业,以振泰电缆、宇航特种为代表的线缆产业,产业体系多点开花。目前,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00余家,年销售收入12亿元、税金6000多万元,吸纳全镇4000余人就业。

【记者手记】金南镇党委书记万祥华认为,红色资源、红色精神是“红色金南”发展道路上不竭的动力。曾经的金南,红色传奇讲述着金南人民为了“站起来”而作出的奋斗;如今的金南人,赓续红色精神,特色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突破,镇域经济实现“强起来”;在党员干部带领下,金南镇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群众收入节节高,全镇人民真正实现了“富起来”。红色精神是深入灵魂、融入工作的精神标杆,金南镇干部群众在实践中砥砺前行,又不断为红色基因增添现实养分和时代注解。

融媒体记者 王健全 叶列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

通讯员 李军 侯秀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