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战“疫”记丨越洋采访中,微信电话三次被打断——莱东翰医生贝宁抗疫采访手记

交汇点讯  被各种电话、工作数次打断的越洋采访,终于在6月15日完成;远在西非贝宁共和国、正和同事们一起抗击新冠肺炎的莱东翰医生,只能在异常忙碌的工作中见缝插针地接受记者的采访。

贝宁留学生莱东翰曾在江苏大学攻读医学研究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毫不犹豫投入到中国的抗疫工作,回国后他把在中国抗疫一线积累的宝贵经验带回非洲,支援祖国贝宁的抗疫事业。

北京时间6月10日中午,记者通过江苏大学的老师添加上了莱东翰的微信,直到6月11日凌晨1点,记者加好友的信息才获得通过。6月11日16时,记者第一次打通了莱东翰的微信电话。还没说上几句话,电话那头的莱东翰就万分抱歉地说:“我这里是上午10点,医院马上又有新病人要进来,我得去处理一下。”电话挂断了。 

莱东翰医生向记者介绍贝宁的抗疫情况。

记者从江苏大学的老师那里了解到,2012年,莱东翰从贝宁来到中国,在南昌大学临床系学习。毕业后,他曾在江西进贤县人民医院实习了3个月,此后又考取了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他勤奋努力,2019年获江苏大学医学院留学研究生一等奖学金。2020年1月寒假期间,莱东翰返回进贤,本想和这里曾经一起工作过的同事过春节,恰好赶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我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他看到昔日同事们为了抗击疫情加班加点忘我工作时,深受感动。1月28日,他向进贤县人民医院递交了共同抗疫的申请。起初,为了他的安全,医院没有同意。1月29日,莱东翰再次递交了申请书,用中英双语写成,再次表达了参加抗疫的坚定决心。在医院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莱东翰的申请获得批准。

莱东翰在中国抗疫时,与同事商讨病情处置。

1月29日起,莱东翰负责在发热门诊对病人进行筛查,对疑似患者进行隔离和登记。每天他穿着防护服工作十几个小时,除了吃饭,中间不能喝水、上厕所。晚上下班,他脱下防护服时,里面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了。虽然工作辛苦而危险,莱东翰却说:“看到最近发热门诊接待的患者数量锐减,我很欣慰。中国政府奖学金给了我留学的机会,在中国老师、同学、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我才能完成学业,这个恩情我一定要报答,我愿意为我的第二故乡——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进贤县工作期间,他接到了贝宁共和国卫生部的电话,期盼他回国效力,准备迎击可能在非洲暴发的疫情。不久,莱东翰带着在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启程,3月12日先从南昌飞北京,再从北京转飞科托努,3月13日抵达,一回国就投入了紧张的抗疫工作。

6月11日晚9:00,记者依约和莱东翰进行第二次微信通话。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阿拉达医院,原本是家普通医院,共有108个床位,医生护士80人。到4月初,医院已被改造成贝宁最大的新冠肺炎接诊医院。近三个月来,医院一共收治了80位确诊患者,其中60个为住院病人,在医生们的努力下,病人中只有1例死亡。

采访中,莱东翰的另外一部手机紧急响起,他抱歉地说:“对不起,我接一下”,视频通话又被迫中断。

等到6月15日微信电话再一次接通,记者才了解到,原来,那个电话是贝宁卫生部长打来的,部长告诉莱东翰,中国生产、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药物磷酸氯喹片已经发来。莱东翰说:“我在南昌看到呼吸科的医生们用过这药,效果非常好,前一阵子药用完了,就请卫生部帮忙又订了一批,现在医院有两位危重病人急需用药。”

莱东翰说:“我在中国学到的技术和经验,正在帮助我的国家渡过难关。现在大家都很信任我,上个月让我当院长管理医院。” 

疫情仍在继续,根据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截至6月16日19时,贝宁全国现有确诊287人,累计治愈236人,死亡9人,成为西非国家抗疫战斗中的“优等生”。

说话间,莱东翰的手机又响了起来,他第三次抱歉地在镜头前对记者说:“有一个病人发烧,咳嗽严重,他的主治医生让我去看一下。”说完,他又匆匆地挂断了电话。

交汇点记者 吴昌红 孙庆

原标题 老外战“疫”记丨越洋采访中,微信电话三次被打断——莱东翰医生贝宁抗疫采访手记

融媒体编辑 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