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支撑“江苏蓝”的背后是……

       近来,江苏的天空蓝得醉人,很多人都忍不住要发个朋友圈赞一下身边的蓝天。

没错,江苏的天空正在变得越来越蓝。在江苏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日前专题召开的调度推进会议上,江苏省污防攻坚办专职副主任秦亚东报出了一串令人振奋的数字:上半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6%;优良天数比率78.7%,同比上升12.7个百分点,为2013年以来同期最优。

对比江苏上半年经济发展成绩单,我们无比骄傲的是,全省在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同样优秀,“江苏蓝”成为了朋友圈的常态。

记者发现,“江苏蓝”的背后,是各地各部门针对大气污染关键环节,采取各项精准治污措施的实践。

制度支撑

今年,江苏省制定《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发布“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颁布实施全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省生态环境厅从开辟绿色审批通道、优化环境监督管理等方面出发,出台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18条、加强企业产权保护23条,既依法依规加强监管,又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市场活力。同时,省生态环境厅还建立“旬预警、月会商”工作机制,约谈县级大气点位长7人次;上半年,采用了视频形式开展厅市会商,协调南通提出的12项具体问题;建立正向清单激励机制,引导5178家企业主动治污。

举措务实

紧盯重点领域,精准施策。南通市持续开展“以克论净”考核,不获全胜,绝不收兵,上半年,南通优良天数比例86.8%,同比增加10.6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一。

而在刚刚过去的7月,盐城、泰州都传来捷报:收获31天优良,优良率达100%。特别是泰州,已是今年的第二次单月蓝天“全勤”。泰州的好空气并非偶然。今年,该市开创“天空地一体”的大气监管模式,以全方位立体式的科技手段守护“泰州蓝”,并进一步建立完善拉网督查、交办通报等机制,努力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盐城市在环境空气质量大幅改善的前提下,下半年更将奋力冲刺“35微克/立方米”的国家二级标准。

好空气来之不易。省会城市南京人口密集、企业密集,在13个设区市中,大气扩散条件不如沿海地区,但上半年南京PM2.5平均浓度34微克/立方米,全省降幅最大、质量最优,净增了27个蓝天,石臼湖“天空之境”更是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目标坚定

今年,“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践行这一理念,江苏生态建设一直在路上。近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明确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支撑,绘就美丽江苏的绿色生态底色。

“到2025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8%以上,到2035年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意见》对提升全省“气质”提出了具体要求。据了解,生态环境部门将坚持结构调整与污染减排并重,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综合治理和应急管控并重,全面推进大气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4、5月份,一些地方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率略差于去年同期。”秦亚东表示,虽然上半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进入二季度以来,改善幅度明显收窄。由于生态环境部今年对江苏省空气质量考核目标由原来的72%大幅提高到77.3%,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形势异常严峻。全省上下将努力提高人民群众更多的蓝天幸福感、获得感。

围绕调度推进会议上提出的“蓝天保卫超限战”,江苏将坚持把压降内源作为根本,6-9月组织实施 VOCs专项执法行动、10-12月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大治污攻坚力度。

迎难而上,方显铁军担当。南通市将开展臭氧削峰百日攻坚,10月底前将814个大气治理项目全面完成。徐州、淮安、盐城、扬州等地则聚焦着力推进臭氧和PM2.5精准治理,不断提升“气”质……

撰文:海燕  李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雪梨

值班主编:大飛

原标题 你知道吗?支撑“江苏蓝”的背后是……

融媒体编辑 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