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词“粮”言 筑节约“粮”心

“光盘打卡”“一毛钱米饭”“小份菜”“光盘换水果”……近日,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坚决反对餐饮浪费,厉行勤俭节约。而勤俭节约是传承了5000年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古代浩瀚的古诗词中,更加不乏名言金句,以谆谆“粮”言诠释拳拳“粮”心。

“粮”心“粮”言,讲的是一种尊重。唐朝诗人李绅写下了一首《悯农》,其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流传至今,脍炙人口。这首诗不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尊敬和同情,也时时刻刻提醒后人: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要厉行节俭、万分珍惜。即便到了今天,机器代替人工,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给自己创造福利,但仍然有很多农业生产无法用机器进行,需要农民亲自耕作。因此,提倡节约,不仅仅是对粮食的珍惜,更是对农民辛苦劳作的尊重。

“粮”心“粮”言,说的是一种精神。在古代社会,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形式,农业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从“春种一粒粟”到“秋收万颗子”,需要农民按照气候节令勤勤恳恳地开展农事。如果耽误了农耕的黄金时期,一年的收成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往往成为古时农家生活的真实写照。粮食不仅是生活富足的标志,也象征着农家人的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载体。

“粮”心“粮”言,谈的是一种文化。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粮食的发展史,也是社会的进化史。从王翰的“葡萄美酒”,到李白的“烹羊宰牛”,再到苏轼的“蓼茸蒿笋”,粮食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餐饮文化,也见证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具有一定文化意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观念则将粮食的重要性上升到了道德高度,与个人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浪费粮食就是违背社会道德,勤俭节约才是“知礼节”“知荣辱”道德高尚的体现。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古人的诗词微言大义,发人深省,放在今天仍不过时。读懂古诗中的“粮”心“粮”言,不仅可以让人感受中华诗词之美,也可以让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孙亚文)

融媒体编辑 童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