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米一粟”中涵养食者“粮心”

日前,新华社连续发表《厉行节约:别拿剩饭表盛情》《打造勤俭节约新“”尚》等重要文章,号召全社会共同营造以浪费为耻,以节约为荣的氛围。“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但“舌尖上的浪费”仍时有发生。一粒一粟饱含耕者血汗,一羹一饭皆是食者“粮心”。

“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产量逐年跃升,我们对于粮食的需求也早已从温饱果腹转变为“舌尖上的享受”。然而纵观世界,27年前《纽约时报》中“秃鹫与小女孩”照片上的残酷现实仍然时有发生。“不忘初心、就是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中国从饥荒、粮荒的不安中走出来,靠的是一代代人倾尽心血守望稻田,靠的是一辈辈克勤克俭、无怠无荒的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才换得今日能用坚实的粮食储备让人民安心,让国家安全,是何等的来之不易,又怎容得铺张浪费!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韩非子·喻老》有载,“昔者纣为象箸,而萁子怖,以为象箸不必加于土铏。”萁子深知商纣王骄奢,得一象箸,必得配之珍馐玉盘,靡费之恶可见一斑。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铺张之小恶不治,必成奢侈之大患。古有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安贫乐道、达观淡泊,今有清华老教授赵家和攒下千万家财捐资助学、倾囊相予。从古至今,中国从不缺少厉行节俭的榜样楷模,而在“仓廪实”“衣食足”之当下,更应“知礼节”“知荣辱”,将节俭之德代代相传。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勤俭节约是社会道德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更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任何一食一饮的浪费乘之庞大的人口基数,都将令人触目惊心。无论一国一邦还是一家一户,恪守勤俭节约必定走向兴盛,终日奢靡浪费必定走向衰亡。在物质资源极大丰富的当前,只有在全社会形成杜绝浪费、厉行节约的道德风尚,才能坚实走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持续发展、良性发展之路。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小小的餐盘折射出的是每个人的价值观念,小小的餐桌折射出的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貌。人人皆是“必剩客”,终有一日将无粮可剩;人人皆行“节俭风”,才能日复一日守住中国粮仓,守好中国“粮心”。(王有莉)

融媒体编辑 童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