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文明城市】盱眙:文明之风拂润美丽家园

盱眙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自2018年启动以来,以打造“五大平台”为重点,以开展“五个示范”创建为抓手,注重整合各类各地资源,突出制度化组织、科学化运营、平台式联动,形成各部门、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主动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良好格局,有力推进文明实践融合发展。如今在都梁大地,文明实践不仅“融”出了同心圆,解决牵头部门唱“独角戏”现象;更让部门单位、全社会参与共建,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融”出了活力动力,“融”出了幸福感。

服务精准圆心愿

同心同向力量强

前不久,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到了一年中最聚人气的时候,读书、参加培训……老百姓不出中心,就能将理论学习、展示展览、救护技能培训学个遍。该中心依托盱眙文化馆、各大场馆,整合科技、卫生、教育等人才队伍资源。搭建起覆盖全县的理论宣讲、科技科普、文明健康、教育、文化服务平台。同时,联合县民政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建立“乡风文明观察团”等志愿服务团队和项目。现在,该中心人气颇旺,已成为盱眙共同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阵地。

新时代文明实践启动之初,该县就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系统思维,从源头抓起,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及部门、团体等参与文明实践的系列制度,致力形成以“五大平台”牵头部门为主体、36个部门竞相参与的文明实践新格局。

该县还依托红色文化展示馆、乡村记忆馆、农旅产业园、历史文化街区等,创建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把文明实践延伸至新生代企业家商会、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金融服务窗口、社团等,建立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有组织、有队伍、有保障、有力量,从城区到乡村、从丘陵山区到河网地带,各级各地各类力量因地制宜,综合资源探索创新,做优增量,使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如春雨般,不断浸润龙虾之都钟灵毓秀的土地、浸润城乡群众的心田。

文明新风拂面来

志愿服务暖人心

疫情期间,江苏省教育年度人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朱玉荣带领志愿服务团队走街串巷,为留守老人、环卫工人、特殊行业人员进行专业心理辅导。这是县教体局、卫健委系统实施的“家医有约”志愿服务项目,通过与不同单位合作共建,对特定群体开展“定制式”医疗健康心理服务,受到广泛好评。

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盱眙盘活存量,做优增量。近年来,该县在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多部门联合开展“公筷公勺”推广、喜事新办倡导、丧事简办规范、禁燃烟花爆竹深化、拒捕拒食野生动物等“八大行动”。修订移风易俗乡规民约,号召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和引领。针对山区留守儿童多的特点,河桥镇和县教体局联合开展“山爸山妈”和“山娃”结对关爱活动。两年来,全县有2000多名教师和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到“山爸山妈”志愿团队,1563名留守儿童得到“山爸山妈”关爱。2019年,该志愿服务项目获第四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金奖,被评为中宣部2019年“四个一百”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此外,由国联集团、供电公司等7家国有企业联合组建的“盱眙县文明实践国企联盟”,催生出“爱心水电工”“老屋记忆”“复工复产一马当先”“环保卫士”“水韵大湖”等志愿服务项目。

线上线下同发力

服务群众不打烊

盱城街道宣化社区党总支决定以传承传统文化为主旨,开设民俗讲堂。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各种集聚性活动暂停,但民俗讲堂没有因此而“下课”。该社区将讲堂从线下搬到线上,组织社区五老人员、志愿者根据《淮安文明市民12条》,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微视频,在社区各微信群转发。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效果持久,就要做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县融媒体中心加盟“善道盱眙·文明之城”微信公众号、“四频一网”、盱眙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上平台、微网站,共设置理论宣讲、志愿服务6大板块。网民可随时在网上注册加入志愿者队伍,进行网上交流互动。13个镇(街)实践所、164个实践站第一时间把群众需求和建议发送给相关部门和网络志愿者,确保提供精准服务。在此基础上,今年以来,盱眙积极打造文明实践智慧系统,不断提升文明实践工作效率和质量,依托融媒体中心指挥管理系统,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管理信息化、为民服务精准化、群众参与便捷化,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统一调度与管理。

线上线下精准化对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去年,黄花塘镇“跑腿”志愿服务队、淮河镇“搭把手”志愿服务队、鲍集镇“有事你说话”志愿服务队分别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全县164个村(居)都有2-3名社工负责线上线下对接,村民再也无需为办理户籍社保、准生证等往返镇(街),志愿者采取代办、帮办、领办等方式,让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截至目前,该县志愿服务队已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5000余件。

融媒体记者 姜彩兰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

通讯员 丁德昶 朱佳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