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一体化调处机制高效化解劳动争议 清江浦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019年,张某和孙某在城南某工地施工时因事故受伤,经鉴定两人均为伤残十级。该项目开发商是上海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因与包工头之间存在经济纠纷,该公司不愿承担张某和孙某的工伤赔偿。清江浦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后,立即启动案前调解机制。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能开展“面对面”方式调解,仲裁员随即与双方委托代理人电话沟通,决定通过微信进行线上视频调解,同时与开发公司主要负责人积极联系,从法律法规层面进行审核把关,确定合理合法的调解方案,最终该公司同意赔偿张某和孙某的工伤待遇损失。今年4月,双方在仲裁庭现场签订调解协议,该公司当场支付张某和孙某工伤待遇损失12.7万元。“能这么快拿到工伤赔偿款,真的非常感谢你们!”张某和孙某激动地说。

据了解,疫情期间,清江浦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大力推行“云”调解,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不见面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聚集,同时充分发挥各类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的作用,形成一个处理渠道多、上下联通、左右衔接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网络,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截至8月,区仲裁院共受理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案件32件,调解成功28件,调解率达87.5%,为农民工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0余万元。

搭建多渠道维权新平台。清江浦区法律援助中心驻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工作站高效运转,对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坚持“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原则。今年5月,区总工会驻仲裁院职工法律援助站揭牌,实现职工法律援助与劳动仲裁无缝对接。

加大劳动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开展“阳光仲裁月”和“法治在身边”巡回仲裁庭观摩活动,公开法规制度、仲裁庭审,不断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

巩固完善省级品牌建设。依托水渡口街道办、红星美凯龙(清河商场)、清江浦区公安分局和江苏增力商贸四家省级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示范点,解决劳动者诉累。近年来,基层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已累计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85件,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良好局面。

“近期,我们还将对区内易发劳资纠纷领域进行劳动用工情况调研,进一步摸清查实当前制约劳动争议工作发展的深层问题,更好落实中央提出的‘六稳’‘六保’工作要求。”清江浦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陈守启说。

融媒体记者 杨丹丹

融媒体编辑 曹盈

通讯员 骆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