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美食为媒,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第三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将于10月15日盛大开幕,这是今年淮安举办的首个国际性、线上线下联动性展会,对于淮安更好地融入新发展格局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为发挥淮安千亿级、江苏万亿级食品产业优势,经中国贸促会批准、江苏省政府同意,自2018年起,淮安每年举办一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食博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打造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拓展海外的国际食品品牌展会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赢得了海内外客商、会展业界和人民群众广泛好评,被写进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中,列为全省综合性重大开放平台重点打造。

王昊  摄

打造食品全产业链促消费扩内需  

食品产业是淮安重点打造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淮安食品产业已涵盖酿酒、肉制品、调味品、粮油加工、乳制品等多种门类,形成从“田头”到“筷头”的产业链条,2016年产值首次超过千亿元,初步形成一定基础量级的产业规模。全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中,2018年实现年开票销售亿元以上的企业29家,年销售10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特别是2018年成功举办的首届食博会,一举拿下“中国食品名城”金字招牌,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

食博会搭建的广阔平台为淮安企业特别是食品企业融入国内大循环创造了有利契机。

盱眙龙虾、淮安大米、淮安黑猪、淮安红椒等一大批淮安农产品成为每届食博会上的网红农产品,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追捧。今年食博会,50余家淮安本土农业企业将参展,众多淮安优质特色农产品将再次汇聚“淮味千年”展区。

“今年是我们第3次参加食博会。食博会影响很大,我们将借助这个平台,让更多省内外客商了解‘淮安黑猪’,展示‘淮黑’品牌的独特魅力。”淮安秋歌农牧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黑猪研发、饲养、加工、销售以及品牌加盟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科技企业,公司总经理陈福祥介绍说,今年食博会上将展示淮黑猪酱卤制品、冰鲜肉等,包括实物展示和文化展示。

赵启瑞  摄

作为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淮安的大米、蔬菜、水产、畜禽等品种丰富、特色鲜明。为了适应高标准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淮安着力打造品牌农业,以特色产业为主抓手,以品牌农业为引领,聚焦特优高效种植业、特种水产业、特色生态休闲业,构建品牌农业体系,为更好地融入国内大循环奠定了基础。

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  

坚持国际化是每届食博会的鲜明特点,而产业对接则成为每届食博会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第二届食博会产销对接活动现场,海外品牌食品企业专场对接活动吸引了来自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家食品企业,现场展示了极富特色的农产品。

加拿大食品企业带来了他们的主打产品。山景农耕集团推介冷榨芥花油,这是一种多用途的天然营养均衡的食用油,特别适合孕妇和婴幼儿食用;枫美集团介绍了溶豆、泡芙等高品质的婴幼儿食品;盛大企业集团重点推荐其生产的蜂蜜、葡萄酒、谷类等;其他加拿大企业带来了精选牛肉、果蔬粉等。

英国食品企业沃尔克斯公司带来了黄油酥饼、燕麦饼干、果馅饼干、曲奇等众多美食。东歌森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变身推销员,拿着金酒上台,为观众现场讲解。据介绍,金酒又名杜松子酒,在鸡尾酒中使用最多,有鸡尾酒心脏的美誉。品完了金酒,伦敦高帝国际有限公司给大家献上茶酒,这是他们的一款最新产品,选用中国的乌龙茶和苏格兰的威士忌搭配,销量非常不错。

刘志钧  摄

      对接会上,加拿大艾伯塔省农业部的高级商务官丁一凡和英国驻沪领馆双边关系领事何伟杰也分别上台,为本国产品宣传助阵。

除此之外,第二届食博会共设境外食品馆、境内食品馆、网红食品馆、江苏食品馆(淮安特产馆)、中外名酒馆、美食风情馆六大展馆1390个国际标准展位,展示境内外知名食品、网红食品、江苏和淮安特色食品、中外名酒美食等。

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  

2019年10月3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之前,淮安在上海举办招商招展推介活动,邀请100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和机构参会,该活动已成为中国进口博览会江苏交易团的重点配套活动之一;2020年3月4日,第三届食博会举办云招商暨外资项目签约活动……

据介绍,经过前期精心筹备,第三届食博会招商招展已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已确认参展食品企业336家,其中益海嘉里、百胜等31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食品企业参展,中粮、华润等国内知名食品企业参展。国际知名食品企业和国内知名食品企业同台交流合作,将是第三届食博会最亮眼的商贸活动之一。

目前,相关部门按照“把第三届食博会作为提升食品产业的专业展会、集聚优质资源的高端峰会、促进转型跨越的重要机会”要求,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定位,进一步完善筹备方案、丰富展会内容、优化活动组织,精心打造具有淮安特色、中国韵味、国际风范的盛会,全力以赴秀出精彩、办出影响。

王昊 摄

         

融媒体记者 高文忠  杨尚

融媒体编辑 宋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