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抗美援朝老兵】志愿军老兵刘军:在朝鲜度过人生中最难忘的七年

电影《上甘岭》中有这样动人的一幕:幽暗的坑道中,卫生员王兰动情地唱起《我的祖国》,歌声飞过,受伤的战士们眼中闪烁着对信仰的坚持、对胜利的渴望。在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有无数像王兰这样坚韧的女性医护工作者,给志愿军战士提供精神力量和医护保障,刘军就是其中一位。

刘军(左)在朝时和战友的合影

刘军是泗阳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三个月培训成为一名医护兵。1950年11月25日,17岁的刘军随同所在的九兵团第21医院渡过鸭绿江,成为第一批入朝作战部队的一员。

刘军在朝鲜一共待了近7年,其中最艰苦和残酷的岁月,是到达朝鲜后的第一个冬天。

到达朝鲜后,刘军所在的第21医院被分解为三个兵站医院驻扎在前线。因战斗需要,兵站医院几乎每三四天就要转移一次,每到一个新地点,刘军等医护工作者必须先上山伐木搭建防空设施。“根本没有房子,我们就用布把头脸蒙住,睡在山坡上。”军需供应也不及时,刘军和战友们曾经整整饿了两天的肚子。但这些,在刘军眼里都不算困难,她心痛的,是那些从前线抬下来的伤病员。

“他们大多数是冻伤和烧伤。”谈起70年前的事,刘军记忆犹新。她说,那个冬天的朝鲜,异常寒冷,气温达到零下三四十度,很多战士在埋伏的时候被严重冻伤,“拿下护耳,耳朵就跟着掉了下来;脱掉鞋袜,脚趾就被一起扯了下来”。因为美军使用了惨无人道的燃烧弹,还有很多志愿军战士被严重烧伤。“纵然在零下几十度的环境里,他们被烧伤的肌肉都孳生出蛆虫。我们只有拿汽油去擦拭伤口。你可以想象,他们忍受了什么样的痛苦!”说到这些,刘军的心依然颤抖。

当然,在朝鲜的日子,也有温暖的一面。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无比热爱,很多志愿军战士跟当地百姓结下了亲人般的情谊,刘军也一样。“一个叫池在旬的女孩子,跟我差不多大,业余时间我们整天腻在一起。池妈妈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在我随部队换防后,还托人辗转给我带来了一块手帕和一些吃的。”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这一天,刘军和战友们载歌载舞,庆祝来之不易的胜利。

“在朝鲜的7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7年,这期间,我入团、入党,结识了我的丈夫,并且孕育了我的大儿子。”1969年,刘军从部队转业来到淮安,被安排在妇幼保健院工作。刘军说,70年过去了,很多战友的姓名已经记不得了,但是他们的青春面庞永远镌刻在脑海里。

融媒体记者 潘晓晔

融媒体编辑 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