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新闻发布】我市法治政府建设成果丰硕

10月30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5-2020年淮安市法治政府建设情况。201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结合淮安实际,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优化服务保障,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得到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规格推动,组织保障不断加强。一是量化目标任务。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市委、市政府出台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将任务细化分解成8项48条,明确了我市法治政府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按年度制定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确保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清晰。二是强化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每年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汇报,研究政府立法、重大行政决策、重大行政执法等法治建设重点工作。三是硬化督察考核。发挥督察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开展年度考评、专项督察、实地检查、民意调查等系列工作,将考核结果作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目标考核、政治生态评价的重要依据。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补短板、强弱项”专项活动,对落地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视、立行立改、边查边改,确保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

坚持高水平实施,重点工作质效彰显。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在苏北五市率先成立市行政审批局,各县区行政审批局全部组建到位,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创新开展“35745”审改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减证便民”,开展“多证合一”“证照分离”“不见面审批服务”等改革,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食品许可和药械审评审批改革,加快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步伐,全面开展证明事项公开承诺制试点,清理规范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落实外商投资企业“一窗口办理”,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数字化联合审图”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市场监管服务更加完善,全省首家建立“两单一书一平台”(应知事项清单、监管责任清单、信用承诺书、信息监管平台)市场综合监管体系,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实行个体工商户简易登记办法,“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全面施行。二是推行行政权力清单管理。2015年,完成市级政府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和职责清单编制,出台《市级行政权力事项清单管理办法和市政府部门职责清单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建立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制度。出台《淮安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行收费目录清单,建立“2+5”收费目录体系。三是优化政务服务。市县镇村四级服务实体平台和政务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6603项行政权力纳入政务服务网运行。信用系统一体化初步建成,市级机关全部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用信息系统接入审批平台和政务服务网。四是规范行政执法。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90%以上的执法机关配套规范,全过程记录行政处罚案件150余万件,完成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2.3万件。制定市场监管行政处罚程序等执法制度,分类分项制定完善行政裁量基准制度,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市交通、城管、农业、文化领域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改革全部完成,镇街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全面推开,金湖镇街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工作方案获省批准。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开展岗位执法条件资格考试、业务练兵、行政执法案件“季季评”活动,提高执法服务效能。

坚持高标准监督,行政效能全面提升。一是健全政府立法制规机制。围绕城乡建设管理、民生服务、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抓好《淮安市市容管理条例》《淮安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淮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制定工作。对取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出台的五部规章全面评估,检验制度设计及实施效果。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建立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二是规范行政决策机制。先后出台《淮安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试行)》《市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等文件。市政府常务会每次均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顾问、媒体记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市政府法制部门全程列席政府常务会。三是完善重大事项审查机制。成立法律顾问人才库,强化咨询论证和法律服务,2019年全市政府法律顾问参与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政府合同审查及规范性文件审查等涉法事务1500余件。疫情防控期间,市政府法律顾问线上提供法律服务,审核各类通告、文件30件,提出法律意见建议80余条,编制疫情防控工作条文清单80余条。四是落实行政权力监督机制。严格落实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全方位保障行政权力规范运行。

坚持高品质服务,民生保障卓有成效。一是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形成了以市县镇村四级实体平台为主干,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法治宣传教育、公益法律服务、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四个全覆盖网络为依托,以司法行政专门力量、法律服务专业力量、社会力量三方力量协同推进的“443”公共法律服务模式,构建普惠型、便捷型、精准型和开放型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困难家庭、低收入家庭全部建档立卡并配备家庭法律顾问,为全市105个扶贫开发项目提供法律“体检”,法律援助向低收入人群延伸,惠及5990名困难群众。二是营造普法守法浓厚氛围。聚焦“七五”普法,开展“百场法治文艺进基层”活动,将法律知识融入文艺节目创作中,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法规,在全社会营造学法尊法守法浓厚氛围。建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68个,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达100%。组织人大常委会任命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15场、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9场,393人全部通过考试。三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摧毁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9个,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38个,整治行业违法违规事项113项。依法防控疫情,打击涉疫违法犯罪,促进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打造具有淮安特色的“1+3”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县镇村三级专职调委会全面建成,成立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98个,受理人民调解案件近32万件,调解成功率98%以上。

融媒体记者 黄秋怡 孙珑丹(实习生)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

通讯员 洪爱国 孙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