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政策环境 强化精准帮扶 促进产业集聚 深化交流交往 我市促进台资经济平稳向好

淮安是长三角北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台资高地,连续七年被台湾电电公会评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坚持以台资集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打好优化政策环境、强化精准帮扶、促进产业集聚、深化交流交往4张牌,持续推动台资经济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注重创新落实

打好“政策牌”

全面落实中央、省惠台政策,在全国设区市率先出台“惠台企9条”,支持台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全面复工复产,累计帮助协调8.66万只口罩、2.9吨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办理15家台企延期申报税款、26家台企延期缴纳税款;放行台企报关单近万票,进出口金额6.12亿美元,缓缴税款总额约4000万元;64户台企在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注册,开展融资对接金额2.76亿元;为300多名台籍员工申报省专属战“疫”保险。积极借鉴复制昆山试验区政策经验,推动淮安台资集聚示范区建设。出台《关于比照认定台湾地区职业资格的实施意见》,获批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并获省政府印发实施方案,建成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监管中心,为台湾居民办理个体工商户网店开辟绿色通道,将相关台湾展会纳入全市境内外展会计划,成立5亿元重点产业发展基金和1亿元淮安毅达高投创新创业基金,金融机构为台企提供贷款余额10.63亿元。

聚焦企业需求

打好“服务牌”

市委市政府召开党政亲商会,听取台商意见和建议。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成立全省唯一营商环境优化办,将52家重点台企纳入“101%服务流动红旗”优质服务竞赛活动重点服务对象,“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常态化开展与台企同行等特色活动,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涉台商台企服务持续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涉台矛盾纠纷裁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打造审批、政策、奖补集成、生活保障、融合发展等五个实体化服务站,实现市台商台胞服务中心实体化运作,为台商台胞提供“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一站即成”服务。

加强对接合作

打好“产业牌”

围绕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盐化新材料、食品、现代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强与全国台企联、台湾电电公会、昆山台协等合作,进一步扩大台资利用规模,促进台资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疫情防控期间,采用视频方式签约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南宝集团碳纤维项目;举行中国(淮安)国际食博会线上招商路演暨外资项目云签约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队赴上海、浙江、昆山、厦门、漳州举办投资说明会、拜访台企;邀请16家台湾知名食品企业参展第三届食博会,签约台湾食品产业园、全稳农业科技2个台资项目,投资金额1.2亿美元。深化淮昆台资经济协同发展,积极承接昆山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台资优势产业转移扩张,打造淮昆城际产业链。做精做特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两岸信息家电产业园等台资产业园,推动各县区特色产业园与台湾主要工商团体建立合作关系。

深化人文交流

打好“融合牌”

我市深入开展“十百千”行动,即十名台湾专家牵头引航十个研究项目、百名台湾博士到驻淮高校任教就业、千名台湾人才来淮就业创业,推动台湾相关执业资格采认,吸引更多台湾青年来淮创新创业,依托驻淮高校、在淮台企,加快引进一批台湾高端人才。以“亲情友情淮台情”为纽带,在基层交流、文化教育合作、发展全域旅游等领域做足文章。建好金湖荷花荡景区、古淮河文化风光带等对台交流基地,打造大运河主题对台交流品牌。

融媒体记者 杨丹丹

融媒体编辑 曹盈 

通讯员 汪凯 张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