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报道之三】“美丽淮安”“幸福淮安”的生动诠释 内外兼修 涵养城市“好气质”

一座富有魅力的全国文明城市,不能光靠“面子”,还要靠“里子”。只有“面子”“里子”都具备了,城市才会真正有颜值担当和内涵气质。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我市紧扣“绿色高地、枢纽新城”目标定位,实施城市环境改造,整治提升城市形象,强化“好人”文化引领,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努力扮靓城市好颜值、锻造城市好素质、涵养城市好气质、展示城市好品质。

改造提升,“刷新”城市颜值

位于上海路附近的光华苑是一个典型的老小区——建设年代较早、规划设计不能满足需求、楼房外立面相对老旧。如今,走进光华苑小区,你会眼前一亮。白墙黛瓦,满眼绿色,加上重新规划调整的停车位,20多年的老小区焕发新生机。居民李先生对老旧小区改造赞不绝口:“小区统一设计成江淮风格,远远看去简洁古朴、韵味十足。”

飞线整治、内外墙出新、道路整修、公共照明亮化、停车位设置……我市将老旧小区改造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对纳入改造范围的52个小区坚持问计于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和最高追求,确保改造质量,加强常态长效管理,努力把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打造成为一道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同样,让百姓获得感满满的还有农贸市场改造。“菜市场环境好了,里面干净整洁,到菜市场买菜更放心了!”改造后的新民路农贸市场,地面洁净、过道宽敞、摊位商品摆放有序,让孙奶奶心情舒畅:“逛菜场赶上逛超市了。”新民路农贸市场仅仅是我市农贸市场整治的一个缩影。我市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分类施策,“软”“硬”兼施,多措并举,重点整治摊位外溢、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推动经营秩序井然有序,环境卫生状况显著改善。同时,对农贸市场标识、门头和宣传栏进行统一设计,统一配发公平秤和食品安全快检设备,促进经营面貌焕然一新;坚持奖罚并举,持续开展文明农贸市场、文明经营户、保洁之星和流动红旗评比等活动,实现经营秩序规范提升。在做好列入分类整治提升农贸市场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将整治工作扩大至农贸市场、车站及周边500米范围居民小区、背街小巷,推动环境成片提升。

加减并用,扮靓城市环境

“大大小小的广告牌拆了,视野开阔了,感觉清爽多了。”市民袁女士在淮海广场逛街时不禁感叹。以往,高炮广告和楼顶巨幅广告不仅遮蔽了城市“天际线”,还与城市整体形象格格不入。

违章建筑难拆、建筑外墙破损、户外广告杂乱等一度成为影响城市形象的“顽疾“,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我市敢于直面问题,勇于啃硬骨头,还城市以清新、自然、疏朗的空间。集中拆除一批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人居环境、公共安全、邻里关系的违法搭建、违法占用公共空间的建(构)筑物,全面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专项排查老、旧、乱建筑外墙体,形成问题清单并及时落实整改,确保沿街沿路建筑物外立面设施规范、外形完好、整洁美观。按照先拆除、后清理、再提升的“三步走”路径开展户外广告整治,城区楼顶广告、高炮广告、一店多招等基本清零,城市颜值得到有效提升。

在大力“做减法”的同时,我市查漏补缺,做好公共基础设施、园林绿化的加法,扮靓城市。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我市在12个城市公园、400余条道路绿化带、200余个游园广场的2000余万平方米公共绿地,播种自衍花卉,修剪补植草坪,出新景观亭台;在重点区域合理设置美观大方、特色鲜明的公益广告、景观小品,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好人”引领,涵养城市内涵

用双臂划出水上爱心邮路的“大湖鸿雁”唐真亚、疾病导致头皮常年不能碰水却毫不犹豫跳河救人的冯卫生、14年奉献爱心温暖上千人的志愿者梁玉芹……在淮安的“好人广场”“好人园”等各类好人文化传播场所,好人事迹带给这座城市无数感动。

2018年以来,我市修订完善《淮安好人评选宣传办法》,深化“学习周恩来精神风范,争做新时代淮安好人”主题教育活动,深耕“爱敬诚善,德润淮安”好人文化,形成“广辟途径‘树’好人,加强宣教‘育’好人,组织身边‘学’好人,关爱有加‘敬’好人”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出台《淮安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关爱行动方案》,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关爱好人群体,在全社会形成“别人有难好人帮,好人有难大家帮”的良性循环。通过在市内主流媒体开设“德润淮安”专栏,召开“新时代淮安好人榜”新闻发布会、“德润淮安”新时代淮安好人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身边好人,营造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我市有4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奖)称号,26人荣获江苏省道德模范(含提名奖)称号,7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他们以平凡的行动和伟大的精神托起了城市的文明新高度。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好人团体积极发挥作用,参与市民文明巡访、“市民文明行为十不准”大讨论,积极为《淮安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淮安市城市管理条例》立法建言献策,助推精神文明建设。好人团体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涟漪式传播,好人影响力几何级增长。

文化服务,提升城市气质

文明督导员面带微笑,文明宣传标语随处可见,爱心服务站内急救药品、爱心雨具等一应俱全……近年来,市图书馆、市美术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淮安大剧院、市全民健身中心、市体育馆等公共文体场所健全完善免费对外开放机制,成为广大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三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城市的文化内涵愈加丰富。

为了让基层群众充分享受公共文体服务,我市扎实推进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1601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建成率达100%;实现基层阅读服务设施全覆盖,建成镇乡阅读场所116个、各类基层书屋1521个,90%的公共图书馆与社区、农家书屋资源共享,实行通借通还;新建健身步道约605公里、各类体育公园100个,社区普遍达到“二室一场一路径”标准,“10分钟体育健身圈”覆盖城区。

借助这些阵地,我市大力开展“我是城市最美的风景”系列文化活动,实施“结对子、种文化”百千万工程,举办“幸福淮安”惠民广场演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举办“翔宇读书节”“东方母爱读书节”“吴承恩读书节”等,“书香淮安”建设氛围愈发浓厚;举行万人自行车环市行、“夏夜大舞台”、“魅力体育·跃享小康”等全民健身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健身、科学健身、文明健身、安全健身……淮安日益显现和谐温润的城市气质,广大市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融媒体记者 杨丹丹

融媒体编辑 高尚杰